第二十八章 我想静静(1 / 2)

加入书签

越是面对伟大的对手,越是要把活做细,越不能犯苏联的错误,因为另一个绝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对手,已经被西方世界自己放出来了,从苏联倒下美国独霸的那一刻起,人类的历史真正进入三元时代了,人类以后的道路怎么走,再也不光是国家跟国家,民族与民族的事了。

美苏争霸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完全变了,不是老生常谈的美国独霸,而是多了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巨大变数,一个超级玩家,跨国财团。沃尔玛能在国会山帮中国游说,三井在试图挣脱日本,更有财团在控股国家。

跨国财团再也不以国家民族为区分,先为利润分聚合散,进而彼此联动,图谋更深,布局更远,其能量之大,亘古未有,再也不是罗氏靠放贷与控制货币发行就能让人以为无比强大,其实却异常脆弱的那种红盾家族了,那就是个大宗族,那种意义上的家族还能凭借君主的意愿,或被国家与大战摧毁,还能知道对手是谁,新时期的跨国财团之强大,远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界五百强能概括的,真正的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无所在又无所不在。

资本一旦控制住了本能,便会产生自我的意志,当资本试图挣脱国家与民族的束缚时,一个新世界的门正在打开。

连美国当时负责忽悠苏联的那帮人得到消息都完全不敢相信,半个世纪的对手,就这么被软刀子放血倒地。由此,美国国-务院,国会委员会,基金会,智库,传媒集团五芒星紧密配合的产物---美国战略忽悠局,彻底光芒大放,越来越被寄予厚望,意识-形态管控的实验在各个领域展开,那可真是当战略力量使用的。

低等文明对这个完全是毫无招架之力,实验你都搞不起来,察觉你都察觉不到,美苏做过多少这方面的各领域人群实验,那是当做一门科学非常认真扎实的在做,甚至某些电视信号与画面会导致观众出现什么情绪,都一一仔细记录观察,对比研究,连双方大使馆都架着仪器对着轰,大数据早已在美国银行界与军情部门普及多少年了,真等后世舆论炒起来再搞这个,美国早被苏联颠覆了。

美国是个什么国家,它首先就是个警察国家,五万美元的动向都会惊动FBI,有人拿几百现钞消费,店员怀疑就有报警的义务,推动电子货币的本身就是为大数据服务,信用体系早已密不透风,根据你消费的习惯,场所,种类,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你的性格,收入来源,阶层,主要活动区域,人际关系等等,甚至你家庭最近要不要尿布,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可以分析出来。

美国一直是这德行,没车可以,没信用卡了得?酒店商店打个飞的都有跟银行合发的卡,那都是跟SSN号绑着的,没身份的拿的是CD定存卡,坐满一年信用监才有信用记录,一有信用你所有记录全部上档了,买个充气娃娃FBI都知道。

一般中产拿的四,五字头的卡对境外户头转账单笔不管你额度多少,只有1500,次债后才提到2000,绝大多数美国人单笔超不过2000的,单一账号单对单连续几个月有异常支出,当国税局吃干饭的?汇入的账号有特殊背景,当FBI吃干饭的?亚裔用现金是爱好,黑帮是不敢碰银行,其他族裔是没身份,正常人全在严密监管中。原来连实验室与NASA买点材料询盘打样都不超1500,超了大数据就研究你了,五万就碰响铃铛了。跟股票持股公报似的,5点以上要求公报,那就持有4.99藏着,多个0.01你就是明星了。

监控系统会分辨的,监听不是谁都听,电话中出现特殊词汇才会开始录音,扯淡没人理你,出现什么“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洞妖洞妖”的关键词才激活响应机制,跟7500的劫机码似的,它有对应的安全等级。早上电话里商量晚上炸警局,这个随意,早上电话里商量晚上把装好的核弹引爆了,下午你家就碎了,晚上在哪过还不知道呢。

这套系统早就有,82年菲利普.K.迪克就去世了,这是个伟大的作家,科幻界的梵高,因为反越战跟FBI打过一段时间交道,精神分裂了,《少数派报告》就在影射这个事。

美国隐身性能最好的武器根本不是B2与F22,而是隐形的意识-形态控制技术,开发一款隐形战机的时间与经费才多少,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与控制技术在美苏都是战略级别,跨度数十年。

面对这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什么鱼岛南海网络战金融战,都是扯淡,能放倒世界级文明对手的战争方式,只有在文明领域思想领域击垮你,其他一切都为这个目标服务。

新闻炒起来的,全是表象,在美国看电视的不知不觉还会为意识-形态部门当实验对象,收取数据,什么叫现代战争,无远弗届,察之不觉,能让大众看见的高科技,根本高不到哪去,什么空天飞机潜艇航母坦克核弹头,电磁,卫星,高边疆,那是基础,没这个平台系统级的基础你躺倒挨锤就行了,玩什么大国游戏,大国玩的都是内功,是民族与民族的对撞,文明与文明的竞争。

就像一个公司的核心目的永远是用有限的资本攫取更多的利润,其他一切什么多元化,社会责任,品牌,创新,公司文化,用户体验,产品等等等等都是表象,全部在为核心目的服务。

“杨伟!”

杨伟双手插在裤兜,不愿意待在办公室老师们的眼皮子底下,正想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出院走走,刚走到门道还没迈过去,就从身后传来一阵热情的呼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