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朔方节度使(1 / 2)

加入书签

第十五章 朔方节度使

南郊大礼之后,显德十年的各项公事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进入年底,四方都再次蛰伏起来,移镇补缺的事情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然,还有对陈洪进贡使的处理意见,都得由郭炜和两府商议着来办。

“故守太保、太原郡王王景薨于西京,有司拟赠其太傅,追封岐王,谥元靖。其三子皆有官职在身,就不必再额外荫补录用了,陛下已经对其二子王廷义、王廷训夺情起复,并着其次子王廷睿守制,岐王丧仪自有有司安排,中使护丧。”

滋德殿中,右仆射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王溥正在向郭炜汇报王景和慕容延钊两家的吊唁和抚恤安排,其中琐碎的细节都是由有司的吏员依制进呈,而特别的恩典则是由郭炜交代下来的。

“故检校太尉、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卒于镇所,有司拟赠其中书令,追封河南郡王。承陛下旨意,其子慕容德丰早岁已补山南东道衙内都指挥使,今拟授如京使;其弟慕容延卿在虎捷军中任职,今仍如旧职;另录其子弟四人授官,分别是其弟慕容延忠授内殿直,子慕容德业、慕容德钧授殿直,从子慕容德琛补供奉官。”

郭炜点点头,这样就差不多了,王景是自不必说的,作为累朝的老臣,还有个儿子算是自己的亲信,死后备极哀荣那都是应该的;即使是慕容延钊,在郭炜的印象中和赵匡胤关系非常密切,也正是因此才被郭炜不经意地罢去军职出镇地方,但是他在襄州也算是做得不错,勤勤恳恳忠于王事,最后抱病出征鞠躬尽瘁,郭炜怎么也得照顾好他的后人,让其他人都要有个念想。

不过……

“那慕容延忠年纪已经不小,补了内殿直也就算了,今后值宿禁中、出使监军就是,德丰、德业、德钧、德琛四人尚幼,虽然是补了官职,却还是要去武学进修,然后才能真正授予实职。”

自古以来穷文富武,即使是现在这样逐步使用火器了,学武与学文的成本还是相差甚大的。学武可不是背几本兵书就成的,而且高级一点的兵学都应该算***,也不可能在民间广泛传播,所以武学根本就不可能像科举那样,可以依靠民间自己进行教育培养,然后再用科举考试的办法从民间读书人中间广泛地选拔人才,而只能依靠专门的学校逐步教育培养军事干部。

既然是这种教育培养模式,那么一开始武学学员的来历就必然是优秀的军士和贵族子弟,这一点完全是难以避免的,郭炜也没有想着在这个时代来一个大跃进,直接跳过贵族士官生的阶段搞什么平民军事教育,因为那是相当不现实的。

不过郭炜至少可以把这一点搞成惯例,那就是今后的禁军军官必须经过武学教育,不管是优秀的军士晋升,还是贵族子弟荫补,都不会直接授予军官实缺,只是给他们一个衔级,然后进入武学进修,最后依武学成绩分入禁军或者其他军政部门。

看到郭炜和王溥这边差不多说完了话,司徒兼侍中、同平章事范质赶紧插话:“山南东道节度使出缺,权知襄州、太常卿边光范回朝,山南东道与襄州今后应该如何安排,还需陛下定夺;荆南军节度使高继冲赴阙,荆南都巡检使曹翰回京述职,两府以为高继冲宜移镇,荆南军与江陵府今后如何安排,也需要陛下定夺;另外,朔方节度使冯继业屡次请求移镇,并徙其孥于阙下,今冯继业既举族归朝,却是又一次重提此事,如此尚祈示下。”

这些才是今天的重头戏啊。

慕容延钊这里出缺那是意外,是自然规律的反应,而高继冲移镇则是潜规则的要求,是朝廷上下的共识,这种共识早在高继冲奉表纳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只是在高继冲刚刚归附的时候,朝廷还不好做得太快,所以才会迁延至今。

至于冯继业那个不争气的,郭炜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想当年他爹冯晖是何等的英雄,在后晋、后汉和本朝连续镇守灵州,那是士民拥戴羌夷归附,把个灵州经营成了他冯家的天下,也是朝廷从河西买马以及交通甘州和归义军的唯一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