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别开生面的常委会(1 / 2)
李炜说:“成长军同志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同志,八十年代,他调往南方工作后,看到沿海地区高速发展的形势,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认同当年杜青野的说法,九十年代,他曾两次偷偷回到华南,专门来到他当年主持建设的南大街察看,看到人流车流涌堵的情况后,他非常痛心,这才真正意识到他当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为此,他曾专程到京城,给杜天野道歉,后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曾经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吾一生所犯错误颇多,最大的一件,就是在华县主政期间,不尊重专家的意见,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建设了一条大街,过于狭窄,仅过去二十年,便拥堵不堪,给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损失以数百亿计,使吾常觉惶恐不安。
成老在华南工作了二十余年,对华南特别有感情,九十年代末退休后,一直悄悄住在南大街口的一栋老式楼房里,默默关注着华南的发展变化。
前几年,他去世后,他儿子遵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华南,并将他亲手撰写的碑文刻在了墓碑上。”
听到这儿,大家更加疑惑,这明明是一块无字碑啊,碑文在哪里。
这时,刘书记让两个公墓管理人员合力将石碑抬起,原来这墓碑外面套着一个塑胶套,真的墓碑在里面。
这座高两米宽约六七十公分的墓碑上,刻满了核桃大的字,字体遒劲有力,颇见功底,却不拘一格,应该是成老的手迹。碑文如下:
长眠于此地的,是一位卑微的老人,姓成,名长军,六岁入私塾读书,十八岁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一生从政,曾做过无数决策,有利国利民者,亦有损国害民者。
在华南工作二十又三年,主政十年,其利国利民之举有凿百里惠民渠,解八十里梁塬百姓吃水之难题,造万亩平原,缓土地匮乏之急。诸如此类皆入华南县志,无需赘述也。
然其损国害民之决策亦多,其最严重者,当为县城南街之规划,……,此事,则百姓多不闻也。
中间一大段用千余文字,苛刻地记述了当时杜青野先生如果设计,成长军如果强行改变规划,杜青野如果直谏,成长军如何拒绝采纳的过程,大致和王成良讲的差不多。
读了这段文字,让人不得不被成老坦荡的胸怀所折服。文章最后说:
长军晚年,亦常为此事惶恐不安,细思此错误之根源,稍有所悟:为官者,因为手握重权,可以决定很多事,很多人的命运,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聪明,比所有人都正确,所以,面对诸多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事情,也或根据经验,或根据主观愿望,枉加判断,此为错误决策之根源也。
为官者,看似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各行各业无所不知,其实是知之甚少,知之甚浅。故,遇重大决定,当听专家之言,切勿主观枉断。
看完碑文,所有人都若有所思。成老说的,“凭主观枉断”的做法在他们平时决策时,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
刘书记笑着说:“看完这篇成老给自己写的碑文,大家有什么感想,都说说。”
向天正感慨地说:“成老的为人,太令人敬仰了,他最可贵的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还有自暴自短的勇气。正如碑文中所说,他错误拍板将南大街设计砍去一半这事‘百姓多不闻也’,可是他为何要在碑文中这么详细的写出来呢?我觉得他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世为官者警醒,不要胡拍板,乱拍板,拍板时要听专家之言。”
姜刚也说:“看了南大街的情况和这篇碑文,我觉得很惭愧,我自己就犯了成老说的,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凭主观想像的错误,我向常委会检讨,我收回刚才在常委会上说的话。”
王永民一看,大局已定,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刘兴德这一手高明啊,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说不请专家了,我们自己设计。
他忙说:“我也要检讨啊,老想着节约啊,省钱啊,没想到犯了和成老一样的错误,有些钱是不能省的。我同意罗县长的意见。”
迟县长摸着碑上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动情地说:“今天这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老想,只要我不贪不占,有一颗为民之心,就算是好官了,今天才知道,处在咱们这位置,有时候一不小心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的损失,未必比一个贪官小啊。”
刘书记说:“是啊,我们不光要有为民之心,还要有为民之力,有时候好心也会办错事的。”
迟县长说:“成老竟然葬在了我们华南,还留下了这块碑,我以前一点也不知道。”
刘书记说:“我以前也不知道,还是前天,市委郭书记来华南祭奠成老,我才知道。一看很受教育,今天便让大家都要看一看。”
张成不解的问:“这么有意义的碑文,为什么平时要罩起来呢?”
刘书记说:“这是市委的决定,成老去世时,按照他的遗嘱,没有惊动华南一个人,只有市委的几个领导参加了他的葬礼。大家看了这个碑文后,都很感动。但觉得碑文中对成老一生的贡献谈得很少,而对他唯一的过错谈得过多,对他的评价是不很公正的,为了避免影响他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出于保护这一文物的考虑,市委决定平时就将它罩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