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前途?前途!(2 / 2)

加入书签

李义府回道:“许尚书所言极是,下官以为那氏族志就该一把火烧了。”

许敬宗摇头道:“义府,你的理想很远大呐。”

“下官早在当年入仕之时就已立志要一把火烧了氏族志。”

李义府出身微贱,乃是贫寒出身,许敬宗很同情他一路走来的遭遇,也明白他此刻心中所想。

他心中苦笑,当初在秦王府任十八学士,自己还不是受人眼光冷落。

直到秦王登基,当初在秦王府跟随的众人都有了前程唯独自己一直不受重用。

李义府说恻隐之心是不对的,会坏了大事。

他这话也没错,但狄仁杰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孩童,他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不断靠近人心阴暗的一面。

尽管心中有多么地讨厌这个小克星,许敬宗还是认为这个聪慧的孩子,该是心存正气。

不应该活成自己这般,也不是李义府这般的人。

“许尚书,许尚书……”那稚嫩的呼唤声犹在耳畔,这是许敬宗第一次想作为一个长辈,给这小子一个正面影响。

科举结束的半月后,长安城上下都在等着这一次的科举揭榜。

许敬宗将名册递给了张大象,“还请大象兄将名册中的两位召入礼部。”

张大象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骊山县侯的意思。”

“这是……”许敬宗的话语顿了顿又道:“是骊山县侯建议的,老夫决定的。”

“虽说当初的礼部是张阳一手带出来的,可他是骊山县侯已不是礼部尚书,他若过多插手礼部之事,传出去不好听。”

张大象是一个为人周正的人,做事往往顾全大局。

许敬宗吹拂着茶碗上的茶叶点头道:“大象兄的建议,下官会注意的。”

“这就去知会吏部尚书杨师道。”

许敬宗欲言又止,看他已经走出了礼部,这才将话语咽了回去。

其实张阳的眼光一直很好,这一点许敬宗从没怀疑过,甚至到了盲从的地步。

张大素正巧路过,带着礼貌的微笑,“许尚书不要见怪,兄长不是对骊山有偏见,反而时刻记得家父临终前的话语,倒是我们三兄弟往后会与骊山走得更近。”

许敬宗拱手道:“大素兄弟多虑了。”

“这样就好。”

张大素负手带着与往日一样的笑容。

许敬宗正要喝茶水,见张大安从眼前走过,以为他也有话要说就放下茶碗。

只见张大安脚步稍停片刻,又是快步离开了礼部。

三人都走了,许敬宗心头大定,终于可以踏实喝一口茶。

刚拿起茶碗,就见一个小身影跑到眼前,许敬宗咋舌沉着脸想骂人,一碗茶拿起又放下。

好几次了,反正就是一口也没喝到。

狄仁杰好奇道:“许尚书在看什么书?”

许敬宗没好气道:“道经。”

“咦?许尚书也看这等书吗?”

“怎么了?”

狄仁杰从一旁的书架拿下一卷书,又道:“小子不喜道经,觉得这卷书更适合许尚书。”

“嗯,说难?”

“这是韩非子的名篇说难,小子更喜这卷书上的种种说法。”

“说说你的见解。”

狄仁杰来回踱步又道:“小子以为法出即有所依,家国是否动乱往往与律法相关,如果明确的律法,则社稷稳定,而不是所谓的人情权势就可以遮掩过去的。”

许敬宗皱眉看着这个小子,总觉得这孩子若是带不好,他将来会倒大霉。

小小年纪何来如此心性,难不成当初的大理寺歹人与他说了什么?

长安城的种种事,近来变故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许敬宗更希望他能够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入仕做个不入流的小官是最好的。

可恰恰相反,他的这番想法让许敬宗心中不安。

以前觉得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如今一看他是前途未卜。

“许尚书,你怎么不说话了?”

“仁杰!”

“嗯,小子在。”

许敬宗终于是拿起了茶碗,又道:“你该去读书了。”

闻言,他看了看外面的天日,急急忙忙收拾了一番,忙道:“小子忘了时辰了,这就去。”

终于,这个小克星也离开了。

许敬宗总算觉得可以好好喝一口茶,再次拿起茶碗,还看了看四周,这可是今年难得的新茶,花了不少银钱买了一两茶叶。

见四周没人靠近,他一脸享受地饮下一口,却不料茶水入口已凉了,没了滋味。

“唉……”

礼部内,只有许敬宗的一声长叹。

科举还未揭榜,长安城内已经有不少官吏在一个个科举士子间走动。

已有消息传出来,进士及第的名册也可以猜个七七八八。

袁公瑜就是先一步收到消息的人,他面前站着李义府,敬仰之余又是行礼,笑道:“在下见过李少卿。”

李义府递给他一册文书,小声道:“恭贺公瑜兄,往后你就是礼部的散郎。”

虽说文散郎的官阶不高,可胜在礼部立功许多,加上陛下的倚重将来一定能够再次升迁。

袁公瑜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又道:“许尚书好眼光。”

李义府皱眉道:“记得当初你是与许圉师一起入弘文馆等册造案?”

“许圉师?李少卿寻他做什么?莫非……”

李义府笑道:“许尚书也看上他了。”

袁公瑜的笑容一僵,嘴角又是一抽,又道:“李少卿,下官与那许圉师有过交谈,此人学识浅薄此次科举说不定还未能及第。”

“无妨,许尚书已过问岑文本,他在及第名册中,比你还高上不少。”

“什么?”

袁公瑜对此很是讶异,暗道这该如何是好。

……

骊山,张阳眼前放着三碗泥土。

小清清双手耷拉着,下巴放在桌案上,看着眼前三碗土还仔细闻了闻。

她好奇问道:“爹爹要这些土做什么?”

张阳耐心解释道:“这碗黑土是从辽东来的,这种黑土很是肥沃,用来种粮食作物是最好的,只不过辽东气候寒冷,有着肥沃的土地,适合耕种的时节却很短暂。”

小清清看向另一碗,小声道:“这个呢?”

“这碗土是长江以南的黄壤,这种土壤易吸收水分,所以黄壤适合种植棉花,小麦,或者谷物豆类。”(本章完)

比奇中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