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2 / 2)

加入书签

田友谊,邱月.媒介环境及其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2011(5)

冯建华.价值视野下的实践正负效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李晓娟,吴志功.法国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罗尧成,谢安邦.“相关和集中”: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7)

杜文超.开启世界课程资源共享的先河——MITOCW项目评析.现代教育技术,2011(4)

国外名校课程视频风靡网络,可能冲击我国.http:///dfpd/201012/08/content_1167297.htm,20101208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弗兰克·H.T.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王晓阳,蓝劲松,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远程教育杂志,2011(1)

李艳.美育高等农业教育在线研究生培养项目的研究与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07(5)

周其凤.在北京大学2008年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讲话.http://web 5.pku.edu.cn,20081122

郑旭东.杜德斯达特:直面无声袭来的危机.http:///li_lun_ yj_1652/20091118/t 20091118_422218.shtml,20091118

梁林梅,李逢庆.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北美高校的现状及特性评述.远程教育杂志,2012(2)

苌庆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真谛是什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周巧玲,柳铎.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角色与责任——概念框架的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

陈国强开博客增进与学生沟通.http:///education/college/shsmu/20081129534078.shtml,2012531

陈国强.我们的研究生怎么啦.http://blog.shsspx?id =190,20120531

殷小平,游玉华.谈潘懋元教授的博士生培养之道.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李宏利,雷雳.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1(4)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社会科学,2004(6)

Harris JR.Whereisthechild’senvirontiontheoryofdevelopment.Psychology Review,1995(102)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开放教育研究,2005(4)

徐卉,编译.世界教育创新会倡建博士生虚拟网络.东方教育时报,20120210

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新举措.http:///publish/news/4205/2011/20110225231412046627421/20110225231412046627421_.html,20021120

Annade Rosa.New Forional Cooperationin Doctoral Training:Internationalisationandthe International Doctorate One Goal,Twodistinct Models.Higher Educationin Europe,2008Volume33,No.1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中国远程教育,2009(4)

王怀诗,曹惠娟.检索式学习:意义、方式与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9(4)

批判性思维.http://baike.baidu.com/view/556718.htm,20100801

张梅,印勇.批判性思维:研究生开启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冯锐,杨红美.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全球教育展望,2010(11)

毛景焕.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外国教育研究,2000(8)

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李树怡,文兰佃.简论探究式学习.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Thuhang T.Tran,Cheryl B.Ward.E:Arning.http://www.eric.ed.gov,20100718

李锋,王荣良.基于知识创生螺旋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09(2)

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信息迷航.http://baike.baidu.com/view/521600.htm,20110503

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1(10)

王冲.网瘾症的基本问题探析.教育科学,2004(2)

信息素养的布拉格宣言.http://dex.php?doc-view-134483,20100322

王静,编译.美国加州大学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5(3)

Charles M.Vest.Why MITDecidedto Give Away All Its Course he Chronicleof Higher Education Review,200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20629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zong_he_870/20120330/t 20120330_760603_9.shtml,201200629

罗刚,佘雅斌.“我和你”师生关系及其建构——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8)

David H.Farrar.Redefining ITLeadership:AProvost’s Perspective.EDUCAUSEReview,2010(34)

赵亮.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视野下的学习革命.湖南师范大学,2004

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陈学飞.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刘献君.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试验与研究,1999(5)

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任衍具,魏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徐希元.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R·赖丁,S·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李克东.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教育,2004(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中国电化教育,2001(2)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9)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电化教育研究,2003(1)

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平行分论坛六“教育信息化”.http:///a/20100516/000056.htm,20100516

约翰·D·布兰思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D·H·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祝智庭,顾小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

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王晓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高文.学习科学的关键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梁宁建.应用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高慎英.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王锡苓.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互联网在西部农村的两种应用模式的探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侯杰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张英丽.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埃文·塞德曼.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周海涛,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

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杜文超.开启世界课程资源共享的先河——MITOCW项目评析.现代教育技术,2011(4)

黄黎明,高凌飚.学习方式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2)

胡斌武.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海教育科研,1996(9)

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高等教育研究,2008(1)

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心理学动态,2000(4)

伯顿·克拉克,主编.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王福胜,刘少雪,庄丽君.美国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教学变革:特点、个案及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10(8)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2)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电化教育研究,2011(8)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