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 2)

加入书签

www.Pinwenba.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丁德良,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田克勤.博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导师的作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中国远程教育,2007(4)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罗明东.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南国农.信息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技术学报,2008(9)

Realizingthe Inforand Beyond.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马克·斯劳卡,著.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Syberspace:First Steps,Cambridge MA:The MITPress,1994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Wilson,B.G.:Whywetalkaboutlearningenvironology,1995(5)

陆根书,杨兆芳.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8(7)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4)

蒋泽标.学习共同体的基本问题.http:///shzz 2/shzz/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797,20070323

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5(3)

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全球教育展望,2007(4)

J·莱夫,E·温格,著.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王蔚虹.博士生质量影响因素权重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09(2)

李云鹏.由美国博士生课程看创新人才培养——以教育学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王珏.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深度学习.教育技术导刊,2005(9)

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郑旭东,孟红娟.在联合中走向变革: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景观.远程教育杂志,2011(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顾小清.应对挑战:促进学习的整合途径——美国“AECT2009年会”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10(1)

王小雪,程东元,程小珺,等.赛博变革:在我们相互连接的世界里学习——AECT2010年会评述与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11(1)

王小雪,陈小珺,崔国强,等.庆祝3.0:设计、学习与社会群体——从2011AECT年会审视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远程教育杂志,2012(1)

王龙.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中国远程教育,2009(7)

N(2012Higher Edition).http://tions/horizon-report 2012higher-ed-edition,20120904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US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开放教育研究,2008(6)

詹姆斯·E·凯茨,罗纳德·E·莱斯.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郝芳,刘长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马丁·特罗.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濮岚澜,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

马丁·特罗.信息与通信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陈运超,译.复旦教育论坛,2003(1)

D·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Glenn R.inlearningorganizations.http://www.eric.ed.gov,20100718

Nouf Khalid.The Internettechnologyanditspotentialcontributiontoresearchin Sau-di Arabia:possiblefactorsinfluencingitsutilization.http://www.eric.ed.gov,20100718

Aydin,S.Attitudesof EFLlearnerstowardsthe Internet.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7(3)

任友群,王旭卿.创建学习新平台——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张建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刘遵义.高等教育创新的机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

钟志贤.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开放教育研究,2009(2)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黄荣怀.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开放教育研究,2010(1)

景红娜,陈琳,赵雪萍.基于Moodle的深层学习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1(3)

钟志贤,成丽娟.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陈家刚.技术支撑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开放教育研究,2012(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远程教育杂志,2011(2)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远程教育杂志,2011(5)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现代教育技术,2003(1)

赵青梅.基于互联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干扰初探.电化教育研究,2007(7)

吴安艳,熊才平,黄渤,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1(3)

王卫军,王文君.教学中技术应用价值取向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10(8)

王青.技术、工具,抑或存在方式——网络之教学意蕴的认识论省思.复旦教育论坛,2010(4)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开放教育研究,2010(4)

The Sloan Consortium.Growingbydegrees:onlineeducationin U.S.A.,2005.http://tions/survey/index.asp,20120823

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高原期透视及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0(3)

Goingthedistance:Online Educationin United States,2011.http://sloanconsortiutions/survey/going_distance_2011,20120401

陈家刚.技术支撑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罗琳霞,丁新.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开放教育研究,2007(4)

王龙.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实施成效明显.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http://news.jingpinke.com/details?uuid=e 82db 6a 3133a 1000b 350e 724242786ee&object Id=oid:e 82dfc 72133a 1000b 387e 724242786ee,20111114

李海伟,徐乃庄,王福胜.基于天地网的优质教育资源东西部共享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远程教育,2005(5)

郑旭东.杜德斯达特:直面无声袭来的危机.http:///li_lun_yj_1652/20091118/t 20091118_422218.shtml,20091118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以武汉高校的抽样调查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08

The Next Decadeof Open Sharing:Reaching One Billion Minds.http://ocw-decade/Initiatives,2012107

王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十年回顾与展望.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

李运福,傅钢善.网络学习中反思性学习及模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2(2)

章伟民.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中国电化教育,1997(7)

王珠珠.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理想.http:///yantaohui/image/szh.ppt,20040109

凯斯林·克里斯托弗.明智的使用技术——借助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新途径.大卫·沃德.编/令人骄傲的传统与充满挑战的未来:威斯康星大学150年,李曼丽,李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OCLC简介.http://n/about/default.htm,20120604

王左利.“十二五”倒计时.中国教育网络,2010(9)

顾立平.网络信息查询行为调查:博士生与研究生学术信息获取.http://ir.las.accn/bitstream/12502/1170/6/003.pdf,20100718

尹睿.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的困境与转向.中国电化研究,2009(6)

梅家驹.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现代教育技术,2001(2)

刘啸霆.当代跨学科性科学研究的“式”与“法”.光明日报,20060328

数虎图像.虚拟实验室国内外研究的状况.http:///news/552.html,20090706

赵向阳,朱滢.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的新工具.心理科学进展,2002(2)

黄慕雄.高校教学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建议.中国电化教育,2005(9)

王济军,魏雪峰.虚拟实验的“热”现状与“冷”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11(4)

人大经济论坛.http://zh.wikipedia.org,20101227

Wendyeye.土鳖发TOPSSCI.http://bbs.pinggu.org/thread 127817111.Html,20111208

张志,刘文婷.论公民的互联网表达及其法规制问题.现代传播,2009(1)

小木虫.http://baike.baidu.com/view/1909168.htm,20101227

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任衍具,魏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柯惠新.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综述.http://acade/article.php?id =2747,20051128

邢建民.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影响:一项以网络为平台的MSM人群调查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李阳琇,曾德超.美国大学终身聘任后评审制政策的网络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比较教育研究,2006(2)

庄丽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英才教育研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连读班的调查分析.上海交通大学,2010

余建华.从定量到定性:网络调查的人文转向.电化教育研究,2012(2)

曾迎春,李定梅.采用电子邮件访谈形式对护士工作压力的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