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无问东西(1)(1 / 2)
天策府四大统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翟长孙。这些年来,这四大统领的境遇也各有不同。
秦二哥共和七年之后就没什么动作。他早年受伤太多,伤了根本。县里医术高超也仅仅是能压住他的并发症,保住他的命而已。领兵打仗这些活儿是够呛了,所以他早早就领了军机大臣的头衔,然后处于病退状态。
尉迟恭在玄武门的时候惊险万分的逃出,算是立下了一份大功劳,也让平阳了解宿州人的为人。虽然尉迟恭在新军编练上差点事儿,但是还是被平阳安排进了元从禁军,算是另一种被器重。
不过要说谁进步最多,那只能是名不见经传的翟长孙。此人不爱说话,做什么事儿一丝不苟,同时也是天策府一群丘八里最好学的那个。尤其在开国后,他被安排在了都后勤使范愿那作副手,对现代军事作战理解的非常深刻。
只要是金子,必然是要发光的。一直默默无闻的翟长孙在共和十三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共和十三年,吐蕃,象雄和大小勃律皆俯首陈臣。吐蕃国主松赞干布从高原上下来之后,真的一路走到了洛阳,向大唐皇帝和夏王投降。
他这一招算是向整个大唐三院两府显露了自己的诚意和根骨。既然夏王千岁说了,那我一定做到。这副吃生米的艮也是让老窦喟叹良久。
最终平阳和老窦都没为难他。县里也因为对藏区的考虑而放过了他。最终他被封为山南郡候,在洛阳北部的归义坊赐了宅子,然后就这么养了起来。
但是这么大地方的归顺,在让大唐版图再次暴涨之外,也让如何统治成了问题。如果还是以羁縻的方式来,那么这时候的气候和高原上个中风气,会再次催生出一个松赞干布。为了不前功尽弃,也为了对高原上脆弱的生态负责,在县里的支持下,大唐成立了藏边都护府。
而藏边都护府的第一任大都护,就是点了翟长孙的将。
其实最合适的是范愿,不过范愿毕竟是个文官,而且他也上了年纪,让他走一趟藏边实在是打算把他的老命放在那。所以作为范愿的副手,翟长孙是义不容辞的。
而这位也不负众望。他先是招募了很多会藏话的通译,然后又自己学藏话,还申请了许多赏赐来招募愿意教授藏民汉话的人。这跟县里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
藏边都护府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像其他比如安西,北庭等都护府一样从内地招募人手去定居,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尽量把当地的土著藏民从高原上弄下来。县里很清楚的明白现在高原上能维持一个强悍文明的根源是降水线的北移和气候的暖湿。但是这个时间撑死三百年,高原上依然是一个脆弱的生态。
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内地还有大片的平原地区无人开垦的情况下,让这帮人在四千多米海拔的地方种青稞实在是一种人力的浪费。
另外,翟长孙主持的藏边都护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打通后来的茶马古道,将内地的商路拓展到山南去,这个工作和将人口从高原上弄下来一样重要。只要商路开通,然后再通过谌国公冯盎和冯氏,冼氏作为前进基地,击败戒日王朝,征服整个恒河流域就可以打下基础了。
而老程呢,他就多少有些不着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