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3个月宝宝的日常照护(1 / 2)
日子一天天过去,宝宝变得一天比一天结实。细心的妈妈会发觉:晩上起来给宝宝喂奶的次数减少了,白天给宝宝喂奶的时候看到宝宝对自己笑了,可以竖着抱宝宝出去玩了……
宝宝的这些变化都在告诉爸妈:他正在逐渐长大。为了让宝宝茁壮成长,爸妈要做好对宝宝的日常护理工作。那么,爸妈在对宝宝的日常照护中究竟应怎么做呢?
(一)身体护理
宝宝是否健康是爸妈最关心的问题,一旦宝宝的身体出现异常,往往会使爸妈紧张忧虑,恨不得自己来替宝宝承受痛苦。虽然1-3个月的宝宝身体比新生儿时期强壮了,但仍然容易受到伤害。那么要保证1-3个月宝宝身体健康,在日常的护理中,爸妈该怎样做呢?
保护眼睛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的眼睛如同璀燦的明珠,清澈纯洁。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宝宝的眼睛出现问题,且没有引起爸妈重视,那么宝宝这扇心灵的窗户就会蒙上一层灰。所以,保护宝宝眼睛,爸妈一定要放在心上。
注意眼睛的日常护理
在这期间宝宝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有的爸妈为了给宝宝营造一个充满色彩的环境,会在宝宝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这样做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是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宝宝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为了保护宝宝的眼睛,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不要长期采用一个姿势喂奶,因为长期采用一个位置喂奶,宝宝在吃奶时眼睛会朝一个方向习惯性注视,容易造成斜视。
此外,由于宝宝的眼睛比较脆弱,盐水、氯气、过多的日照,都可能引起宝宝的眼睛发红,沙子、灰尘等进入宝宝的眼睛内,轻者会引起宝宝的眼睛发炎,严重的有可能引发宝宝的视力障碍。因此,在日常护理中,最好让宝宝远离对眼睛不利的环境,以免伤害到宝宝的眼睛。同时,护理的过程中家人应该讲究卫生,经常洗手,免得不干净的手接触到宝宝的眼睛,引起宝宝眼睛发炎。
当心眼睛疾病
宝宝在3个月以后,开始会用眼睛寻找妈妈,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目不转睛地看。如果这个时候把玩具放在宝宝的面前,而宝宝却无动于衷,不去拿,宝宝视力很有可能比较差,可能患有“视神经萎缩”等眼睛疾病。如果宝宝在看东西的时候,眼球经常偏向一侧,则说明宝宝可能患有“斜视”;如果夜间在暗处发现宝宝隆孔内有白色的反光物,有点像猫眼,则应考虑患有“视网膜细胞瘤”。
为了及时发现宝宝眼睛的异常状况,爸妈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要随时观察宝宝的眼睛。如发现下述任何一种症状,都必须立刻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治,以免贻误宝宝治疗。
蓝眼:医学上称为“蓝巩膜”,它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其中最主要的是成骨不全。由于巩膜胶原纤維发育不全,使巩膜半透明,透露葡萄膜而显蓝色。成骨不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骨脆、耳聋、蓝巩膜是其三大基本症状。
白蒙眼:如果宝宝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其黑色瞳孔内有许多白色垃点,甚至整个瞳孔呈弥漫性白色混浊,俗称“白蒙眼”,即先天性白内障。它是胎儿的晶状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障碍,或在婴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变混浊所致。
牛眼:如果宝宝乍看起来有一双大眼睛,细看却可能只是大眼球、大角膜及大瞳孔,俗称“牛眼”。而这种眼睛恰恰是先天性青光眼的重要特征。患儿常有畏光流泪、角膜变大氷肿、瞳孔扩大、眼压增高等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
猫眼:宝宝瞳孔内不是常人的黑褐色,而是像猫瞳孔一样呈黄白色,这很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此病是一种遗传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眼内肿瘤之首。
望天眼:宝宝的上眼睑不能正常抬起而下垂,因而平视物体时,只能采取仰头姿势,故称“望天眼”。事实上这种眼睛在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此病多与遗传有关,由动眼神经或提上肌发育不良引起。
耳朵的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听觉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婴幼儿正是通过听觉来感知和辨认周围环境的声音,掌握、学会人类语言的因此,爸妈可要好好保护宝宝的听觉器官。
在日常的护理中,爸妈应该随时观察宝宝的听力。我们知道,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听觉,而1-3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根据声音的来源,判断声音的方向。如果宝宝对突然响起的声音无任何反应,应及时到医院鉴定是否宝宝的听力出了问题,以便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保护宝宝耳朵应注意以下几点:
勿掏耳朵:有些妈妈喜欢为宝宝掏耳朵去耳屎(耵聍这是不好的习惯。一是因为宝宝皮肤柔嫩,掏耳朵用的棉棒、火柴头、小木棒等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生炎症或疖肿。二是因为妈妈不懂宝宝外耳道解剖特点,盲目掏挖,极易刺穿鼓膜,由于感染引起中耳炎,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宝宝的听力。
慎用药物:有些注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即耳毒性),尤其是具有过敏性体质的宝宝,其听力极易被损害。
正确喂奶:不要在宝宝平躺的时候给其喂奶,因为这样宝宝很容易出现溢奶及呛奶,导致奶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引起中耳炎。
清洁鼻腔
爸妈也许会发现宝宝睡觉时呼吸声音很大,产生类似打鼾的声音,白天、晚上都有可能发生。发生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有时候并不是感冒引起的,而是因为宝宝的鼻子被塞住了,所以睡觉时呼吸声音很大,这种状况会持续到宝宝2个月时,2个月后就会逐渐改善。
如果鼻塞很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爸妈就该及时给宝宝清洁鼻腔,使宝宝呼吸顺畅,减少宝宝打鼾的声音。清洁的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爸妈能直接看到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取宝宝专用的棉花棒沾点水或宝宝油润剂,伸入宝宝鼻孔内(勿超过2厘米)将分泌物取出。注意用力不要太重,更不要伸入鼻腔中很深,因宝宝的鼻腔内黏膜很脆弱,以免伤害到宝宝的鼻腔内膜。
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施行热敷,当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变得比较通杨,同时黏稠的鼻涕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
还可以用宝宝专用的吸鼻器清洁宝宝的鼻腔。使用方法:将宝宝放在大腿上或平坦的地方,脸和你相对,你必须看得见他的鼻孔。先将吸鼻器压扁,放入鼻孔,慢慢松开吸鼻器,此时鼻涕会被吸出来。然后将吸鼻器拿出来,用力将吸鼻器的鼻涕和溶液喷在卫生纸上。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吸光鼻涕。
宝宝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鼻塞,爸妈可以通过清洁鼻腔的方法来缓解,但如果是因疾病而引起的鼻塞,就要赶快到医院就医了。那么,什么样的鼻塞会是疾病引起的呢?
有发烧、咳嗽及活力不佳等症状时,表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鼻涕的颜色转变为黄色黏稠状时,可能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化脓,此时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费力及喘气不顺,尤其在吃奶时,因为口腔被奶嘴及食物塞住,鼻腔原本不通畅,所以呼吸更加困难,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脸色发暗、鼻翼扇动及胸部凹陷等症状。
观察囟门
宝宝出生时头顶还会存在两个软化区域,也是所谓的囟门。前囟门较大,在额骨和顶骨之间;后囟门较小,在顶骨和枕骨之间,这些区域都覆盖了厚而坚韧的膜来保护颅内组织,摸上去有搏动感。
由于宝宝囟门是颅骨连接未闭合的部分,没有骨的保护,而大脑组织就在正下面,所以爸妈要注意不要让别人随意摸宝宝的头,更不能用力压,否则有可能对宝宝大脑造成损伤。
囟门发育变化是宝宝颅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看上去仅方寸之地,却能反映身体内部的很多情况,很多儿科疾病都可引起囟门的变化。
前囟门闭合过迟,可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门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患儿。前囟门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门凹陷,见于脱水、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宝宝。
在宝宝的日常护理中,爸妈怎样来观察宝宝的囟门并小心呵护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