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2 / 2)
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小就以诚信为本,都应该把讲诚信、讲信用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诚信常驻心中,永伴自己左右。而要想让孩子做到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能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当然,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应该诚信立人,比如,不在孩子面前撒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去做,不要找借口;坚决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即使有非常特殊的情形,也要跟孩子解释原因,争取得到孩子的理解,但事后一定要弥补对孩子的承诺,不可糊弄了之。
一言可以兴邦。一定要教孩子谨言、诚言、信言。
谨和信,很大程度都表现在言语上。言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重视四种学问,也就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言语摆在德行的后面,重要程度仅次于德行。言语重不重要?重要。因为人与人互动、交往都离不开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孩子谨言、诚言、信言。
泛爱众,而亲仁
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容的心。
泛爱众,就是广泛地爱众人。其实,换成今天的话来说,爱众是人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孩子爱众,就是让孩子与人和睦相处,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这一点,与现代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不过,《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不单单是指众人,还包括一切事物,比如动植物,比如身边的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爱众,就要爱别人,这样别人也会爱我们;爱众,就要爱护动物、植物,不可随便伤害它们;爱众,还应该爱身边的一切东西,比如学习工具、生活用品、粮食、水、电等,不可随便浪费它们。
也就是说,爱众,就是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广的心。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都想让孩子在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人生的大舞台,那怎样才能实现呢?就是要让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容的心。
所以,教孩子爱众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教他爱众,他就心胸狭隘,到时候连我们也不爱,到头来,痛苦的是我们,是孩子,因为他未来的路不好走,我们以后的生活也不幸福。从小教孩子爱众,并不难。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长大后心胸狭隘,对我们不理不睬,到那时我们再想起这件事来就已经太晚了。所以,教孩子爱众当及时。
亲仁,就是让孩子亲近有仁德的人,亲近圣贤,亲近经典。
亲仁,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时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让孩子每天都接触一些有仁德的人,他自己就会变成有仁德的人;让孩子每天都接触一些乱七八糟、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甚至是社会小混混之类的人,孩子也一定会变坏,他的言语行为都会变粗俗,可能还会因为哥们义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毁掉自己。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做父母的,要让孩子做哪一类人呢?
如果孩子亲近有仁德的人,他就会在无形中增长智慧。人生有智慧,孩子才会走正确的路,才会选择阳光大道,他自己的心也会是阳光的,而不是阴郁的,他的人生也会过得非常幸福,不用我们担心,不用我们操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让他亲仁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问:上哪去找有仁德的人呢?其实,我们身边一定会有好人和有德行的人,让孩子多与他们交流,就一定会受益良多。当然,如果实在没有,还可以让孩子向古代的圣贤学习。亲仁,狭隘地讲,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广义地讲,就是亲近一切能够提升道德学问的人、事、物。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读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书,《弟子规》就是其中很好的教材,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典籍,还可以读《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等道家典籍和《十善业道经》等佛家典籍。不要担心孩子读不懂,只要他有一颗希圣希贤的心,就一定会用心读。只要去读,哪怕只读懂一句、两句,那也是人生的智慧,可能是他在生活中碰几次壁都总结不出来的。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相信“仁德”的力量,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自己,让自己向善好德,孩子自然会跟着我们学。还是那句话,教孩子真的不难,难的是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教子箴言
前面我们提到,孔门四科中的第一科,也是最重要的一科,就是德行。
德行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孩子从小诚信、爱众、亲仁,他就一定会有仁德,就一定是个有德行的人,别人对他一样也是“不忍欺”,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走出“你不仁我不义,以牙还牙”、“不择手段,赚钱就好”、“老实人吃亏”的教育误区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