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懂(2 / 2)

加入书签

至此楚国与塞外的直接联系全被切断,有的只是身在塞外亲楚商贾和投奔匈奴的赵人时断时续辗转传送讯报。不过这一次,畜牧大商段泉用的是信鸽,信鸽以最快速度将秦人从极西之地返回,随行带着龙马种马、镰刀车軎、各色工匠,但被匈奴单于截取消息传到郢都。

如同此前的赵政一样,熊荆预感最多两年时间楚秦之间就会决出胜负,楚军如果今年不能击破大散关攻入关中,明年恐怕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强烈要求楚军不要再节省火药,与速度相比火药是不重要的,哪怕像以前那样炸城,也要在今年九月前拔下大散关。

“禀大王,秦人欲与羌人和也。”次日视朝完毕的正朝,淖狡与勿畀我一起匆匆入堂。

“遣扶苏于羌地为质?”看完勿畀我递上的鸽讯,熊荆眉头再度郁结。

“然也。”勿畀我道:“秦人欲与羌人和,羌人欲反我。”

“大王,臣请大王将馨公主嫁于羌人大豪,不然……”淖狡提起了悬而未决的楚羌联姻。

楚羌之间并未联姻,羌女本想嫁入楚宫,但熊荆的坦言‘吓’住了羌人。羌人一夫一妻,部落酋长女子从不为妾,羌女嫁入楚宫是妾,不是妻。

此后大豪莳又要求迎娶楚国公主,问题是莳已有妻子,熊荆仅有的几个妹妹难道要嫁过去做妾?对此莳的答复是将待楚国公主如待正妻,丝毫不提出妻离婚之事。于是联姻便僵住了,莳不愿自己的女儿为妾,熊荆也不愿自己的妹妹为妾。

“嫁公主何用?”熊荆懊恼的反问,脑海里很自然的想起当年那位说和的刖者。秦人欲与羌人盟好,牵线搭桥的只有那刖者了。“羌人不避厉害助纣为虐,芈馨嫁予莳为妾不为妻,她不为妻如何说服莳亲楚不亲秦?!”

部落制下,有母族依仗的妻子权力很多时候仅仅逊于丈夫。即便在中原,君权尚未崛起的春秋前期,丈夫称为国君时,妻子也被称为小君。小君是不如国(大)君,可也是个君。君永远在臣之上,对邦国事务有建言、决策的权力。

芈馨嫁过去是妾,妾在羌人当中和奴隶无异,嫁过去除了表示楚国很看重大豪莳以外,屁用也没有。莳一旦开始贪婪地坐地要价,嫁一个公主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次他索要的估计是火炮,再下一次索要的估计是整个蜀地。

“然若羌人真与秦人盟和,于我大不利。”淖狡没办法说服熊荆,可他也办法阻止羌人与秦人盟好。

“唉!”熊荆长叹,这一次他有些咬牙切齿:“派人告之莳,下月寡人将赴汉中,要与其商议公主嫁娶之事。”熊荆的决定让淖狡不解,好在下一句他便明白了。“知彼司一月之内必要知晓秦人如何与羌人盟和,再则,羌人中还有谁可为大豪。”

“大王这是……”淖狡大惊。

“大敌当前,他竟敢与秦人盟和,寡人必杀之!”熊荆怒气压抑不住,拳头猛击在几案上。

淖狡没想到熊荆要杀羌人大豪,一时间竟忘了劝止。直到回过神来,他才急道:“大王岂能杀之,若彼知大王之意,定与秦人相盟。”

“数代以来羌人备受秦人欺凌,岂是他一人说盟和便盟和的。”熊荆很肯定的道。

“大王万万不可怒而兴兵啊!”淖狡更急,羌人是楚人的盟友,杀了羌人大豪,在他看来必将羌人推向秦人那边。

“寡人何怒?”熊荆即刻冷静下来,深深的望了淖狡一眼,摇头道:“你不懂。”

“臣,”淖狡不明白熊荆之意,可还是道:“臣确实不懂,然羌人大豪岂能肆意杀之!”

“羌人恨秦久矣,大豪莳岂能肆意与秦言和?他何时有如此之权力?有如此之权力,决定羌人与秦人盟和?他岂有!”熊荆气愤道,气愤淖狡不懂政治,尤其不懂部落政治。“寡人杀之,寡人甚至不必杀之,只要当众质问他与秦人相和否,他便是众矢之的!”

“唉!你不懂!”熊荆有些失望的看着淖狡,诸敖之中并没有像韩非那样精通现实政治的天才,他忽然很想请韩非来郢都作大敖,以执掌国政。只要把他那套写给秦王赵政的理论反过来用,就能治理好楚国。

当然这也是楚国没有落到韩国那种下场的根本原因,因为楚国的政治生态长不出韩非这种精通现实政治的天才,相对于韩人(实质是郑人),楚人还很质朴。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程度,主要是拜后世所赐,那是一个人人自利却相信爱能发电的神奇世界。

他知道孔子与孟子、孔子与孔子本身的区别,能辨别出墨家与儒家的、墨家与墨家本身的异同,他还能从上书的片言只语中嗅出上书之人的地位与脾性,甚至,还能判断出此人的大致长相。他也能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皆牵扯着无数根线,这些线的交错和纠缠组成着楚国的政治、天下的政治。

只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能一边理政一边率军作战。只能把这些交给并不精通政治的楚人和两个虽精通政治却不是楚人的外人。

羌人的事定下之后,返回城南前熊荆又去了太庙。王宫里稍微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大王基本每天下朝都会前往太庙,去那里祭祀祷告,祷告完毕才会出宫前往城南郢师大帐。

不好倡优美人、不喜热闹铺张,也不逾越君王的本份。几百年战国,不说楚国,便是天下也少有这样的君王。可惜他们的故意忽略下,同样节制勤勉的秦王被忽略了。秦王赵政也不好倡优美人,日日夜夜处理政务军务。

幽静的太庙大廷,哒哒哒的脚步声惊扰了正在祷告的熊荆,一个声音气喘吁吁的喊道:“大王,返矣。返矣,红、红牟返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