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犯上(2 / 2)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这确实是人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彼时,不管领袖出于什么原因,一旦做出了背离多数人利益的决定。损失利益的多数人,自然被会不开心。这种因为吃了亏而造成的恼怒情绪,显然不是单纯依靠讲道理就能化解的。就算,在之前需要决策的事情之中,是少数人掌握了真理。显然也阻拦不住,多数人的愤怒。
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首领如果是一个实力足够的人。可以用自身的实力来威服多数不满的人,或许还能在之后慢慢用德行与道理慢慢化解矛盾。而一旦这个首领实力不足的时候,很显然,这个首领便会被多数人推翻,重新拥立新的首领。
当然,这便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就算首领一直都依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决定,那么如果受损失的少数人中,有一个个体实力极其强大的人,又当如何呢?
其实,这更好解决,如果这个实力强大的人因为吃亏而不满,根本就没有人会阻拦他向现有的领袖发起挑战。换句话来说便是让这个人与做决断的领袖来一场个人之间的较量。就如同兽群更换首领一样,谁打赢了,谁便拥有统治受群的权利。只不过,人族终归与一般的野兽有区别。人族不一定就会无条件的服从某一个领袖,更加不一定需要通过战斗才能决定权利的更迭。
有些心明眼亮的领袖,在自己老去的时候,便已经能看得出自己的部族之中,哪一个年轻人能接替自己的位置。这些年老的领袖,会主动在晚年之前,让出权柄,以换取自己能得到善终。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之中,被称为“禅让制”。
很显然,公孙想到的办法,便是借助上述的规则。只不过,人族发展到彼时,至少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而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的时间里,压根就没有任何一次挑战是在父子之间进行的。更何况,即便是自己的儿子十分出众,父亲将权柄交给儿子,也应该是父传子受,根本算不上禅让。就更加少有,儿子从父亲手中直接抢夺权柄的情况了。
是以,公孙在心中决定要向少典发起挑战的一瞬间,便也同时决定,要暂时放下自己身为人子的身份。
只不过,就算公孙能放得下身份。身为父亲的少典,又如何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向自己发起争夺权柄的挑战呢?
想到了这一节的公孙,直接就越过了挑战与接受挑战的步骤。依照此刻对于公孙来说越来越紧迫的时间,左右公孙已经将调兵遣将的事情做成了先斩后奏的结果。那么,公孙自然也不介意再来一次先斩后奏的挑战。
只见公孙将背后背着的轩辕剑一把就连同剑鞘一起揪了下来。随后公孙将轩辕剑向着女累一抛,叫了一声:“女累接着!”
就在女累与少典的目光都被凌空飞起的轩辕剑吸引过去的时候,公孙大叫一声:“父亲,得罪了!”便向着少典冲了过去。
很显然,公孙的理智虽然告诉公孙应该暂时忘记少典是自己的父亲。应该出其不意的攻向少典,待到少典被擒住,再与少典讲清楚厉害关系。只不过,公孙内心中的善良,还是让公孙不能完全放下少典与自己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