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犯上(1 / 2)

加入书签

可以说,如果一切都必须要按照公孙之前预想好的那样来展开,很显然是不现实的。通常意义上来讲,公孙是不可能在身为上级兼老爸的少典这里占到什么便宜的。

不过,此时大脑正处在超高速运转状态的公孙,又怎么会按照常理出牌呢?此刻在公孙的脑海里,基本上已经开启了以解决问题为最优先的思考模式。既然,依靠亲情无法完美解决眼前的状况。那么,公孙或许只有采取“公事公办”的出事态度的资本与机会的。

显然,如果暂时不去考虑少典与公孙之间的父子关系的话。仅仅凭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公孙显然也是斗不过“经验丰富”的少典的。不过,在单纯的上级与下属的关系之间。或者说,仅仅是考虑族长与同龄族中勇士的战将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战将向族长请命出兵被驳回的时候,这个战将仍旧还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首先一条,便是战将服从天职,遵守命令,并就此作罢。另一个当然就是,战将倚仗自己的武力,采取武力逼迫的状态,直接让族长就范。

毋庸置疑,依照公孙的性格,自然不会选择第一条路。不然的话,公孙也就不用在此浪费这么多脑细胞,直接就不来找少典就是了。那么,公孙也就只剩下选择第二条路这一个方案了。

只不过,就算公孙能勉强自己,暂时忘记自己身为少典的长子这件事情。臣属以武力逼迫上级,这种事情恐怕也不是那么光彩的。

幸运的是,公孙在想到这个问题之前,便已经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在彼时,能顺利地像羲爷爷将族长之位传给少典这样,直接将族长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的情况,自然是每一个老族长都愿意见到的。只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新任族长,在从自己的父亲手中接过执掌一族命运的权柄之后,都能坐稳自己的位置。

很遗憾,彼时并没有如今这么健全的法制。放眼整个人族,基本上采取的都是首领决断一切的人治。而人治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怎么讲理”。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人治第一个不讲理的地方就是,小到一个部族,大到一个大洲,基本上全都靠身为首领的人的阅历与是非观来评判善恶对错。如果首领的处断十分公平还好,如果首领处事并不公道,那么便那只能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而人治的另一个“不讲理”的地方,恰恰就是针对做决断的领袖的。喜欢挑刺的人,肯定会好奇,一旦做决断的领袖,背离了多数人的意志,这又该如何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