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人人须沾血(1 / 2)

加入书签

有时候,一念之间的贪婪,足以让人送命。

景家的队伍在冯家峪覆灭之前,本来是有机会远离险地的。

田畴赶着马匹撤回峪内时,虽然把昭家坠马骑兵的尸体和伤兵全都弄回来了,可地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处血迹以及凌乱的马蹄印痕,足以证明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景家的家兵统领景镐却被几十匹马的巨大诱惑蒙蔽了双眼,在明明已经发现了地上得血迹和蹄印之后,却想当然地认为己方势强,只要将前面这群赶马的人堵进峪内,等到昭家的队伍一来,两家合起伙来就能从容地干一票杀人夺马的勾当。

因为贪婪,所以景镐明明看到了危险的苗头,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继续向着危险的源头靠近。

这一靠近,便等于是将几百人的脖子摁上了断头台。

景镐带着队伍来到峪口时,比刚刚丧命的昭通稍微谨慎一些,他命令部队原地休整,然后派出一支十人的小队深入峪内进行探查。

只是,景镐此时的谨慎小心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峪内有一支临时汇集起来的骑兵部队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很快就会让景家的士兵们魂飞魄散。

田畴带人从外面追回来了原本属于昭家的三十二匹马,鲜于银则带着步兵在峪内捉到了剩下的十九匹马。这五十一匹马中,昭通所骑的那匹最好,现在已经成了鲜于银的坐骑。其余五十匹马,被乱石和箭雨所伤的有十一匹,基本上已经废了,除了杀掉吃肉,再无用处。

刘和担心景家的士兵发现峪内的伏兵,所以一见到田畴赶马返回,便立即给护卫在自己身边的西凉老兵下令,让其中四十名骑术娴熟的士兵各自挑选一匹马骑上去,然后与田畴所领的二十骑编成一队。

“子泰,方才你已经耍够威风了,你看明辉的眼睛都红了,这次便让他率队冲锋吧?”

刘和打趣地对着田畴说道,说话的时候还不忘看看一脸期待的鲜于银。

田畴的心思比鲜于银细腻一些,知道刘和这是在搞平衡,但并没有什么恶意,所以很爽快地说道:“呵呵,理应如此。明辉在幽州统领的便是骑兵,这段时间让他带着一群步卒跑来跑去,实在是委屈了。”

鲜于银也不矫情,立即催马来到田畴身旁,接受了骑兵队的指挥权,然后对临时拼凑起来的六十骑说道:“兄弟们,都说西凉骑兵天下第一,本都尉出身辽东,却是不服这话,今曰想跟你们比个高低!待会冲锋起来,且看谁更厉害!”

刘和在一旁煽风点火说道:“兄弟们,比就比,怕个鸟毛,千万别坠了西凉骑兵的威风!今曰谁若能胜得了鲜于都尉,本公子重重有赏!”

骑在马上的西凉老兵们闻言哄然大笑,觉得新主公实在有趣,一点也没有酸腐文人那种拿腔捏调的艹行。

“启禀公子,峪口处发现小股人马进入!”

藏在高处负责瞭望的一个哨兵跑下来向刘和报告。

“嘿嘿,看来景家这支队伍要比昭家谨慎一些,既然他们不肯进来,咱们便打出去!”刘和自语着说道。

“鲜于都尉听令!本使命你率领骑兵冲出峪口,将景家逃跑的后路切断!”

“末将领命!”鲜于银抱拳领命,催动胯下战马开始加速。

“田都尉、屈副都尉听令!本使命你二人各自率领二百人互为依托,并头出峪,与景家士兵展开近身肉搏!”

田畴和屈刚也立即依照刘和的命令行动。

下一刻,原本围聚在刘和身边的人走了许多,只剩下二十九名西凉老兵和王越护卫在他的身边。

刚刚进入峪口的十名景家哨探,忽然听到一阵马蹄轰鸣之声,紧接着便看到一位身着青衣、右手持刀的大汉,骑在马上风驰电掣地向己方冲了过来。紧跟在这个大汉身后的,则是黑压压一群的骑兵,也是一样的杀气腾腾。

“不好!”

“快撤!”

景家哨探急忙打马转头,向峪外亡命狂奔。

若论骑术水平,这景家的三十来骑与昭家那五十骑也就半斤八两,大哥别笑二哥。

在鲜于银和西凉骑兵的眼中,前面狂奔的这十人实在菜的可以,他们骑在马上的动作是那样的笨拙,他们催马狂奔的速度实在太慢。

很快的,鲜于银率领的骑队轻松地追上了景家的哨探,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统统斩落马下。

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鲜于银已经带着骑兵冲出了峪口,在景镐和大多数景家士兵的目瞪口呆之中,凿穿了景家队伍临时休整的营地,然后潇洒地打马转头,堵在了景家这伙队伍的身后。

景镐急忙爬上马背,手持一根长矛隔空遥遥地冲着鲜于银比划了几下,色厉内荏地喊道:“来者何人,吾乃景家卫队统领,为何堵住吾方后路!”

鲜于银见对方不敢动手,也就不急着发动冲锋,冷哼一声,喝道:“呔,就凭你这鼠贼,还不配知道吾的身份!”

景镐已经意识到了己方的危险处境,他说这些话的目的不过是想为己方的士兵争取一点时间,以便大家能够拿起武器,做好反击的准备。

“对面的好汉,莫非以为景家好欺负么!我们远曰无怨,近曰无仇,何故苦苦相逼!”景镐继续说着废话。

鲜于银看出了景镐的意图,但依然没有动手的意思。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堵截和追击,虽然现在催动骑兵冲锋可以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亡和混乱,但己方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骑兵也肯定会有损伤。

既然后面还有四百屈家士兵可用,鲜于银才不会傻到去消耗刘和好不容易才招揽过来的这些西凉士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