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省长的晚节(2 / 2)

加入书签

东江县是海州市的经济洼地,经济在海州市两区三县中排行最末,一年财政收入还不两个亿,也就是一个吃饭财政,想要东江县拿出两亿三千万元配套资金用于道路建设,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了。

赵长风对海州市下属县区的经济基本状况还是了解的,听了陈心仁的汇报,沉吟了一阵,这才问道:“当初设计这条线路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东江县的财政承受能力吗?”

“这……”陈心仁又看了一下赵长风的脸色,吞吞吐吐地道:“这里面的情况说起来有些复杂……”

赵长风伸手弹了弹烟灰,没有说话,只是用目光示意陈心仁继续说下去。

“本来按照最初的设计路线,东江段全长三十八点六公里,只需要四亿两千万元。考虑到东江县的具体经济情况,东江县只需要拿出六千万元配套资金,其余三亿六千万元由省市两级交通部分平摊。可是后来情况起了变化……”陈心仁知道这一关是逃不过去的,所以就主动的交代了海东新线东江段修改线路的来龙去脉。

原来和卫建国说的情况差不多,东江段线路的修改确实是因为当时分管交通的副省长孙金平的缘故。孙金平是东江县大溪镇人,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东江县是海州市的经济洼地,大溪镇地处山区,又是东江县的经济洼地,可以说是海州市最贫穷落后的乡镇。

虽然对家乡有感情,但是孙金平副省长平时还是很讲原则的,很少对老家给予什么特殊关照。但是设计海东新线的时候,正是孙金平马上要退下来的时候。大溪镇的领导就去了省里看望了孙金平,说老省长,您不但大溪镇见过以来出的最大的官员,也是大溪镇的整个历史上也是级别最高的官员,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大溪镇的骄傲,大溪镇的乡亲们也都以您为荣。乡亲们知道老省长清正廉明、最讲原则,所以平曰里从来不敢过来给您添什么麻烦。这不眼看着老省长要退下来了,乡亲们才厚着脸皮推举我们几个过来求老省长帮着说一句话。听说市里面要修建一条海东新线,老省长您看能不能帮忙说一句话,让海东新线经过大溪?这些年大溪经济之所以上不去,主要就是交通不方便。如果海东新线能够从大溪镇经过,那么大溪镇就成为连接海州和江州的一个轴心点,有了交通上的优势,还怕没有客商过来投资吗?有了投资,大溪镇的经济就能上去,老百姓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啊。

大溪镇的领导说的可怜巴巴又情真意切,让孙金平无法拒绝。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讲了一辈子原则,谁知道眼看要退休了,偏偏要我违反一次原则。看来,我还不是一个好干部啊!”

随后孙金平就打电话给了交通厅宋厅长,指示他对海东新线东江段的线路进行修改。主管领导发了话,交通厅宋厅长还真不好拒绝,尤其是当这位主管领导马上就要退休的时候。有些人不明白,决定主管领导马上退休了,岂不是放一个屁都不响了,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买他的账呢?其实越是面临退下来主管领导,下级越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因为在台上的时候风风光光,一旦退下来就面临着权力旁落,那就巨大的心理失落感是很多老领导们无法承受的。所以越是面临退下来的关口,老领导们心理越是焦灼焦躁,这时候谁要得罪了他们,就等于在即将喷发的火山上钻了一个口,那扑面而来的愤怒的岩浆虽不至于说将那些引发火山爆发的人埋葬,但是弄个焦头烂额、灰头土脸的也不好看吧?所以这个时候聪明的部下最佳的选择就是敬而远之,老领导说啥就是啥,尽量满足,不然让领导发起脾气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海东新线重新勘测设计,绕了一个弯,从大溪镇经过,这样不仅仅是路程远了五点几公里,还要多修三座大桥,开挖一条隧道,建设用地也比原来方案多增加了四百多亩,其中绝大部分是高产良田,而整个东江段的工程投资也从四点二个亿上升到六点七个亿。建设资金也按照西湖段和海城段一样,采用三三制的原则,省交通厅和海州市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各增加四千万的投资,其余部分,由东江县地方政斧自行筹措。

本来听卫建国说起这个情况的时候,赵长风心中还在想这多半是个传闻,实际情况也许并不像卫建国听说的那样。却不曾想最后竟然真的是这个情况,是分管交通的老省长孙金平在临退休之前动用了影响力修改了线路,这看似简单的一修改,就要多建三座大桥,一条隧道,多占四百多亩良田,要国家多付出两个多亿的代价,这是何等惊人的浪费啊。

听完陈心仁的汇报,赵长风内心震惊,脸上却是若无其事,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陈局长,你回去准备一下,这两天我们找个时间,到东江县实地考察一下,把两条线路都走一走。”

陈心仁心中一惊,两条线路都走一走?难道说,赵市长还打算让东江段最初的设计路线起死回生?这任务甚至比新修一条线路还要艰巨啊!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