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在手(1 / 2)

加入书签

完全拒绝了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投降之后。诺曼帝国四路大军一齐出动。非常简单的将最后一点所谓的“叛逆”剿灭。特蕾莎女公爵举火自.焚,而巴伐利亚的亨利则力战身死。

随着这最后两个反诺曼联盟成员战死。这一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战争,总算是结束了。帝国获得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全部领土。完成了在欧罗巴大洲的征服活动。从最初的法兰克帝国灭亡后,便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军阀割据的欧洲,终于再一次迎来了统一与和平。

对于新入手的领土,皇帝将他们分成了三个行省。他将帝国原本拥有的北萨克森,与帝国刚刚征服的黑森,勃兰登堡两个公爵领地合并。命名为北德意志行省。将南方的瑞士,施瓦本和巴伐利亚合并。命名为南德意志行省。将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合并,命名为东德意志行省。

就这样,代表着中世纪欧洲最高权力的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明曰黄花。他的主体,德意志和北意大利被拆分成了四个完全不同的行省。之后被诺曼人一口吞下。至此,整个欧洲的战事告一段落。诺曼皇帝虽然计划着,要对东罗马帝国下手。但是在这之前,无论是军事上的准备,还是安抚新征服的领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将这些事情完成之前,诺曼帝国是不会再次出动的。

在将反诺曼同盟消灭之后,帝国还获得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帝国的政治结构变得更加完整了。所有的帝国领土都被划分成了行省。诺曼帝国所推行的行省,郡,县的三级行政划分。彻底的落实了下去。

从北向南,自西向东。诺曼帝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分成了十三个行省。分别是以伦敦为首府的英格兰行省,以巴黎为行省的法兰德斯行省,以图卢兹为首府的南法兰德斯行省,以奥斯陆为首府的斯堪的纳维亚行省,以汉堡为首府的北德意志行省,以慕尼黑为首府的南德意志行省,以维也纳为首府的东德意志行省……以罗马为首府的伦巴第行省(包括科西嘉岛),以那不勒斯为首府的两西西里行省(包括撒丁岛),以克拉科夫为首府的波兰行省,以圣彼得堡为首府的罗斯行省,以维尔纽斯为首府的立陶宛行省,以基辅为首府的乌克兰行省……除此之外,帝国还有两个正在建设中的准行省。分别是以移民方式,开始逐渐开发的西西伯利亚行省(或称喀山行省)以及位于埃及,实际上只能控制一半(上埃及沦陷于埃塞俄比亚)的埃及行省。

在将这些行省划分完成之后,埃吉尔看着刚刚兑换的,系统最新绘制的诺曼帝国地图。不由得有些陶醉。

“朕,不到三十岁,就完成了罗马帝国数百年才完成的丰功伟绩。这种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伟大,除了埃吉尔.斯卡德拉格里姆松。这个高贵的名字,高贵的词汇之外,完全找不到第二个词汇来形容了。这个世界还真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朕这样伟大而完美的人物出现呢?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这一切还不够。朕还有其他的,新的计划,在朕的计划中,朕的帝国还应该再增添八九个行省才行。西班牙,匈牙利,巴尔干,希腊,小亚细亚,摩洛哥,北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下一步,朕要统一整个地中海沿岸。只有这样,朕才能够真正的宣称,朕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罗马帝国。那个衰朽,[***],应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面的帝国,早就不应该存在了……哼……”

诺曼人又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稳固他们新获得的领土。派遣官员,收拢流民,执行法律,组织警备部队。除此之外,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剿灭那些敌对国家的残余。以及趁势作乱的土匪流寇。事实上,当诺曼帝国几个新的行省正式建立,派遣官员并且能有效治理之后,在这些地方的土匪流寇加起来,数量仍旧会超过一万人。

不过,尽管如此,这些东西也无关痛痒了。皇帝命令他新招募的四位将军,在这些地区带着军队四处出击,不能说将那些土匪流寇全都消灭。但是,好歹将他们都赶进了深山老林里面,让主要干道恢复和平。这样也就足够了。在帝国剿抚并用的手段之下,相信这些家伙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于是,在新年宴会的前夕,厄斯,沃尔特,法尔,温德四位将军先后返回了克拉科夫。觐见他们的皇帝。并且获得了埃吉尔的夸奖。皇帝称呼他们为自己的臂膀,国家的柱石。并且专门与他们一起共进晚餐。提升了他们的爵位。将四位将军都提升为伯爵,帝国陆军元帅。并且给予他们十次犯罪不予处罚的特权。

皇帝如此慷慨的举动,以及动听的演讲和赞美,让几位将军——不,现在是元帅了。让几位元帅感激涕零。一再的宣誓,誓死效忠他们的皇帝。

“好了,这种客套话就不要多说了。效忠什么的,关键还是要看各位的行动啊。”埃吉尔面带微笑着说出了这样的话来。而几位元帅听到皇帝这么说,便知道是谈正事的时候了。于是一个个正襟危坐,用热切的目光看着皇帝,希望能够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中获取一个更好的位置。

“各位也看到了,因为我们共同的奋斗,帝国的疆土已经成长到了这个程度——但是还不够。朕所希望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阳光洒下的疆域全部属于朕的帝国!为此,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奋斗才可以!因为之前黑死病的肆虐,其他的国家丧失了大量的国力。这正是我们动手,发动战争,夺取领土的最佳时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