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李建的发现(1 / 2)
“这是什么?红薯吗?”
不少人是没有见过红薯的,这些人主要都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从来没有下过地,没有见过红薯藤,他们吃过红薯,但是却不知道红薯是怎么长出来的,就好比很多人不知道菠萝或者是柚子这些南方水果的果树长什么样子。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城市的小孩第一次坐火车出去玩,结果在火车上看到了外面的水稻田,小孩子兴奋不已,对他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外面的草长得多整齐啊!”
水稻确实是草,你说它是草好像也不是错的……
“嗯,好像是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边的品种,总之,既然来了的话,那就挖一点带回去尝一尝吧!”
乌海水果店的红薯的味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边的红薯跟他们吃过的红薯都是不同的,这边的水果味道更甜,含水量更加的充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果店在卖红薯的时候,都已经把红薯洗干净并且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了,这样的红薯拿回去的话生吃、油炸和蒸烤都没问题。
但是保存的时间却也受到了限制,不能保存很长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没有吃完的话,多半都会坏掉的!
而如果从这边挖到整个的红薯带回去的话,那保存期就会长很多吧?
不少人都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要是多挖一点回去,家里有点存货,就算是需要麻烦自己动手清洗,那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了,因为这样的话,他们想吃的时候不用专门跑到水果店去买,直接在家洗了就能吃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待会他们要受到多么巨大的惊吓。
“这就是林全的农场吗?真的是很宏伟啊!居然在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里面就种下去了这么多的树,真的不简单呢!”
跟一般人不一样,李建在来之前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的,这也是一个记者必须要拥有的职业素养,那就是为自己接手的工作做准备,因为他们只有精心的研究了他们即将面对的事情,面对的人物,这样才能够发现其他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提出更有新意的问题。
而在新闻也开始逐渐同质化的今天,就算是作为记者,他们也必须要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行,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的话,报纸就同质化了,所以说uc出现震惊部这种毫无节操的标题党行为,与其说是他们编辑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底线下降了,不如说是他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和退让吧!
李建不是这样的记者,他是正经科班毕业,对于记者这个行业他不只是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当成是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所以他每一次的采访都会认认真真的对待。
就好比这一次,想到了要来采访林全之后,他就重温了一遍林全的资料,不只是如此,他还把最近林全这边的动作全部了解了一遍。
而这个乌海农场,虽然林全买下来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却在这上面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做出的努力和投资也是非常巨大的,他来了之后虽然给自己的同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了不少),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改变是有利的,而且他的到来,也给乌海死气沉沉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变化。
亿利集团这些年在库布齐沙漠这边做的工作其实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虽然取得的成效也算是很不错,但是毕竟用了那么多年,如果一开始来到这里的是他林全的话,那么今天库布齐沙漠的情况也不会是这样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