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妇好帝后(2 / 2)
其中出土的甲骨文的一万多片甲骨文中,有两百多次出现她的名字,可见当时她在商朝武丁时期的政治地位。
妇好的名字或者姓氏应该是‘好’,而妇则是古代表示女子地位的称呼,因为古代的女性大多数都没有本命,一旦有了政治地位,都会用一个总称。
如果不是出土的这些甲骨文文件,这位有着‘攻克万国’之功的伟大女性军事家可能会成为华夏历史的一个重大遗憾。
毕竟在之前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位妇好帝后,无论是《诗经》还是儒家经典,其中缘由可能还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女性地位有关系,毕竟儒家之后,对于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多了不少。
在妇好墓中,除了一些精美的骨刻刀、铜镜、骨笄、玛瑙珠等许多女性专用的饰品,以及大石蝉、小石壶、石垒、石罐等供玩赏的“弄器”,这都说明她有女性娇美的一面。令人称奇的是,除却这些小玩意,陪葬品里还有大量的兵器。妇好墓出土了2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
这是目前出土,最古老完整的青铜钺。
钺这个武器除了是战争用品,更是古代最重要的仪仗礼器,钺、戈、矛、镞为四大武器礼器。
其中钺是帝王的象征,商周时期重要的战争武器,《史记》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而且钺多是商周时期成年男子陪葬的冥器,出现在一位女性的墓葬中确实有些突兀,后来学者考察发现这位帝后的惊天才能。
出土的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有人据此说妇好手持两柄大钺冲锋陷阵,并由此推断“妇好臂力惊人”。
其实这种作为权力象征的仪仗用器和军队使用的大旗一样,都是必须有专门一个人持握,站在战车上,《诗·长发》说:“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这是说商汤伐桀,汤自己在战车上执着大旗,臣子有虔执着大钺,以示受天命而征伐。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黄钺、白旄都是象征权力和威仪的用器,用来指挥三军,而不是拿着这两样东西去冲锋陷阵。
钺应该是古代一种指挥工具,所以妇好的身份一定是个将军。
而且古代青铜锻造出来其实是黄色的,古代叫做‘黄金’因为放置时间长了才变成青黑色。
学者根据出土的甲骨文还有一些记载考证到,甲骨文记载,妇好是全军统帅,而武丁却是中师首领,商朝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师,也就是说,作战时,武丁是要听妇好“指挥”的。
商朝时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主要原因是当时经历了一次全球变冷的气候变化,依靠游猎为生的古印欧人向南迁徙,他们就是后来印度多有记载的雅利安人,以及在华夏历史中多被记载的‘大月氏人’。
这次古印欧人的迁徙造成了整个欧亚大陆文化的动荡,几乎整个印度地区,以及印度文明都沦陷,而想要进入华夏版图的古印欧人却被妇好率领的商朝部落彻底击败。
除了在军事上卓越才能,妇好同时也担任着商朝的占卜祭祀工作。
商周时期对于占卜祭祀是极为重视的,有记载的祭祀多达两百多种,其中有记载,妇好在某次出征前,可能一次性祭祀了一万三千多俘虏,当然这个以人祭祀的习俗上古时期很普遍,因为奴隶制时期,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
但是也可见妇好的权利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