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被认出来了(1 / 2)

加入书签

一路向东。

崇祯四年正月初一,秦书淮抵达陕西固原。

固原城内洋溢着过年的喜气,鲜红的对联随处可见,各色的爆竹处处绽放。甭管有钱的没钱的,在这一天都必须笑脸迎人,见人就说几句吉祥话,互相恭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平平安安,这是乱世的老百姓最大的奢求了。

越往城中走,人就越多。城里头到处张灯结彩,尤其是那些富贵人家的府邸,以及有实力的商号店铺,房子就像一个个小姑娘似的,无不披红带彩,好不喜庆。

时值中午,只见城中临时搭起了无数的施粥铺子,几乎每百米一个,那是城中富户免费供应给穷人以及路过的外乡客的。

这是一桩老例,便是灾荒的年岁都不曾断。哪家大户的过年“例粥”要是断了,那准是这家遭逢了大变故,或者出了败家子。同样,哪家今年要是第一次来施舍“例粥”,那就意味着这家去年飞黄腾达了,必然会成为过年期间全城热议的话题。

不过秦书淮还是看到,好多衣冠楚楚的人也在施粥铺那排队,笑呵呵地领上一碗粥,外加一小块卤肉、咸菜。

照道理有钱还来占便宜,这可有点说不过去,不过奇怪的是无论是施粥的还是领粥的,都不以为意。

秦书淮好奇心大,就找了个老者打听了下。

原来,因为施粥的多,穷人根本吃不完,于是渐渐地有钱人也来凑个热闹,帮忙一块儿吃。甚至有的自己家就在施粥,却非要跑去别人家的粥摊去尝尝,慢慢地这就成了一种惯例,叫吃百家粥。

末了,老者还意味深长地问了他一句,“小友,你观那些贫寒之人,如何吃得笑意盎然,其乐融融也?”

秦书淮顿时明白了。

这些富人乡绅带头一起吃施粥,不只是为了避免粥浪费,更大的用意在于避免那些贫寒人家来吃施粥时的尴尬。

毕竟大过年的,谁会愿意为了一口粥显得自己家里穷?明朝不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就算寒门之人,过年吃口粥还是吃得起的。如果要被当成乞丐一样施舍,恐怕在这个崇尚骨气门风的时代,是没有多少人会来吃的。

而富人乡绅们一带头,反倒是更像一种风俗,甭管贫贱富贵你只管吃就是,没人用有色眼镜瞧你。

就连行善都考虑地如此周祥,大概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可爱之处吧?

秦书淮不由大受感动,冲那老者深深作揖,说道,“多谢老人家,小子明白了。所谓嗟来之食不可食,便是此道。贵地乡绅,真乃大善也。”

“呵呵呵,富者行善,不欺其贫。贫者受施,不失其志,此乃大道也。”

老人家说话文绉绉的,显然是个读书人。而且他穿的衣冠整整,身边还跟着个仆人,可见家世也不错。

却还是自己拿了个碗,乐呵呵地走向了一个施粥铺,留给秦书淮一个苍劲的背影。

秦书淮承认,他真心喜欢这个的世界,这个崇尚礼义廉耻、诗书礼乐的时代。

正好饥肠辘辘,于是他也排队领了一碗粥、一碟咸菜,坐在一处茅草棚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时,一个壮士的汉子也在他身边坐了下来。

呼噜噜,汉子吃粥的动静大的吓人,引得一旁的两个孩童咯咯大笑。

汉子却不以为意,吃得满头大汗。

足足吃了三碗,他才打了个饱嗝。

然后对秦书淮说道,“兄弟,也是外乡人吧?”

秦书淮微微一笑,“是。”

“瞧你这身打扮甚是贵气,莫不是出来做买卖的?呵,你们这些钱夫子啊,为了钱大过年也宁可不回家,真是本末倒置。”

秦书淮笑而不语。

壮汉觉得这少年颇是奇特,虽是笑意盈盈,身上却似有一股不可言喻的气势。

见他手边的长剑甚是精致,不由细看了一眼。

不看不要紧,一看整个脸色刷地一变。

他按耐住狂跳的心脏,又问,“敢问兄弟贵姓?”

秦书淮一边喝粥,一边随口道,“免贵姓秦。”

壮汉一听,好像屁股上被钉子扎了似的,噌地一下就从板凳上弹了起来。

秦书淮纳闷地看了他一眼,还以为他要口吐白沫地来一句“粥里有毒”呢。

却见那壮汉激动地单膝一跪,又语无伦次地说道,“在下,哦不,属下银川金镖门大弟子万德福拜见武林盟主!”

秦书淮愣了下,然后问道,“呵呵,你如何认得本座的?”

万德福忙道,“秦盟主英姿勃发,属下第一眼就觉您不是常人。而且江湖传言,秦盟主手上有一宝剑削铁如泥、无坚不摧,名曰‘倚天剑’。您手上的,不就是此剑么?”

秦书淮点了点头,轻声道,“起来吧,继续吃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