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1 / 2)

加入书签

拜伦斯王国租借给爱尔特王国的明集火枪,数量从三千变成了五千,刚好达成爱尔特王国的预期目标。

与麦尔讨价还价过的爱尔特王国外交大臣清楚的记得,在一位亲卫面无表情的找到麦尔,在他耳边轻语了一番之前,租借数量的上限被麦尔死命压在了三千这个数值上。他认为麦尔突然把明集火枪的租借数量提高到五千,与这次耳语相关的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事关两千支明集火枪,外交大臣不可能不在意。为了弄清拜伦斯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能再次提出与莉亚见面,麦尔不动声色的拒绝,表示可以让青石宫的女仆替他和莉亚传话。外交大臣之前已经猜测到了莉亚在拜伦斯家的境遇,所以他并没有因此起疑。

外交大臣把此次谈判的结果告知负责传话的女仆,他不确认莉亚有没有就租借军火一事和麦尔交涉过,也不知道麦尔是否向莉亚交过底。他必须让莉亚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但是如果把话说的太直白,肯定会引起拜伦斯家的怀疑。

外交大臣的头脑非常灵活,他在负责传话的女仆面前大大称赞了麦尔对盟国的慷慨,表示原本爱尔特王国只想要三千支明集火枪,麦尔却给了他们五千支,要她务必将此事告知莉亚,让她不要辜负麦尔对爱尔特王室的心意。

对于爱尔特王国而言,租借的军火是多多益善,对于拜伦斯王国而言,租借给爱尔特王国的军火越少越好,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爱尔特王国想要三千支明集火枪,拜伦斯王国给了五千支的情况。外交大臣认为,莉亚肯定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事实上莉亚也确实明白了这番话的含义。

其实就算外交大臣不这样做,只是单纯向她说明谈判的结果,已经得知麦尔租借上限的她也会明白他的意思。拜伦斯王国的实际租借数额从三千变成了五千,而在这期间,唯一可能改变租借数额的事件,也只有莉亚病倒的事情。

难道说那个色胚为了我的缘故,多给了我们两千支明集火枪?

这个想法一出现,莉亚就用力的甩起了脑袋。她不认为对她当面说出“政治夫妻”这种伤人的话的麦尔,会因为她生病的事增加租借军火的数量。可是除此之外,莉亚已经想不到别的可能性了。

这时,莉亚想起了麦尔亲手给自己做花篮的事情。身体刚刚被祝巫女治愈的她,立刻叫来一位负责服侍她的青石宫女仆,问她说:“国王陛下最近很喜欢制作花篮吗?”

青石宫的女仆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清楚这些事。莉亚又问女仆说:“那其他王妃也收到了国王陛下制作的花篮吗?”

这问题让青石宫的女仆心中很是不悦。她原本是琪琪身边的女仆,因为行事谨慎可靠,所以被调到了莉亚身边,负责照顾并监视这个女人。前些天侧殿里有传闻说,尤丽丝王妃因为麦尔亲自给莉亚制作花篮的事大发脾气,还有几位王妃因此在闹别扭。

女仆知道琪琪王妃肯定不会闹别扭,因为琪琪王妃对国王陛下实在是太忠心了,凡事都会为国王陛下考虑。连琪琪王妃都没有得到过麦尔亲手制作的花篮,这位对拜伦斯家心怀不轨的外国公主却得到了,对琪琪甚是忠心的女仆心里自然会替她抱不平。

“公主殿下,十分抱歉,我只是个普通的女仆,不敢过问国王陛下的事。”

青石宫的女仆都不把莉亚看成是真正的王妃,所有人都一致称呼她为“公主殿下”,而非“王妃殿下”,所以单从女仆的措辞来看,她的态度似乎和过去没什么问题。

但是她看莉亚的眼神,和她紧绷着的面部肌肉,让莉亚觉察到了异样。往常这些女仆虽然也会像现在这样回避问题,但是她们说话时总是保持着不卑不亢的平静神态。可是现在,这位女仆看向莉亚的目光很不友善,甚至带有些许的憎恶之情,这就有些不正常了。

我做过什么会让她们讨厌我的事情吗?

莉亚突然病倒的事,足以让这些女仆讨厌她。她们是负责照顾莉亚的人,现在莉亚突然病了,她们肯定会被追责,她们讨厌莉亚也是正常的。可是在莉亚叫这位女仆来问话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感情。在莉亚问过问题之后,她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说这种负面情绪是莉亚的提问导致的。

莉亚只问了女仆两个问题,其一是麦尔最近是不是喜欢上了制作花篮,其二是麦尔的其他王妃是否收到过他亲手制作的花篮。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女仆的态度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没让女仆产生负面情绪。

这里的人都讨厌我……我收到了那个色胚亲手制作的花篮……我问这个人其他王妃有没有收到那个色胚制作的花篮,然后她就生气了……

对于莉亚而言,线索已经很充足,足以让她得出答案。

首先,女仆肯定知道麦尔最近是否沉迷于制作花篮,也知道麦尔有没有把花篮送给其他王妃,否则第二点结论就不成立;其次,那些卖相很差的花篮肯定是麦尔亲手制作的,否则第三点结论就不成立;其三,麦尔肯定没有把他亲手制作的花篮送给其他王妃,否则女仆不会有异常的反应。

既然女仆已经出现了异常反应,就意味着第三点结论是成立的。而第三点的结论是建立在青石宫的人都讨厌莉亚的基础上,被众人讨厌的莉亚得到了国王陛下亲手制作的花篮,可是其他王妃却没有得到,这肯定会加深大家对莉亚的厌恶感。女仆的异常表现,正是厌恶感加深的体现。

既然第三点结论成立,那么第二点结论就必定成立。因为如果第二点结论不成立,第三点结论就不可能成立。但是第三点结论已经成立,所以第二点结论就必然是成立的。同理,第一点结论也是成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