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封赏文武(1 / 2)

加入书签

黄胜规划修建两条能够让四轮马车疾驰的道路,让交趾和大明更紧密的相连。

一条从“新苏州”沿着海岸线经过安南港、钦州、一直到达“陆公岛”的硬地基水泥马路。一条从“交州城”到谅山经过太平府、南宁府、柳州府到达桂林府。

大越国、大明境内这些地方都有官道相连,只不过年久失修。

大规模搞基础设施投入都是在盛世才会出现,如今的年景堪忧吃饭都成为了奢望,怎么可能有谁还劳民伤财。

这也难怪,大明内外交困财政危机,地方上的苛捐杂税连年递增,地方财政也是难以为继,谁还理会官道?

大越国兵灾连年,权臣郑梉对内疯狂打压对外不断征伐,哪有闲空管道路。

黄胜到手这好大一片故土,当然会让这里成为繁华盛世。

黄家组建技术人员,进入大明修桥补路时会大量招募当地劳动力,一边进行大规模工程会战,一边进行轰轰烈烈的宣传战。

一个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建筑队伍,每天吃饱饭、流大汗,每天听故事、学官话,路完成了,人心也就归附了七七八八,这一种蚕食领地的效果会立竿见影。

黄胜乃是两广总督兼职巡抚福建,动用劳役修桥补路乃是职责所在,这可是人人叫好的惠民工程,也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善举,抵触情绪应该不会多。

即便如此,黄胜也不会让老百姓义务劳动。

老百姓在大明服役不仅白忙还要自带口粮,生死听天由命,伤残自认倒霉。

黄胜修桥铺路而是为了拉动内需提供就业机会给老百姓,不仅管吃管住还发月饷。

以后如果有足够的人力、财力,黄胜想修建一条沿海大马路联通广东、南直隶,甚至考虑直达京师。

有条件的地方修桥,以现在的科技力量做不到的地方摆渡。沿海这一条牢固的马路还要成为抵抗五十年一遇海啸侵袭的大堤。

有了取之不尽的煤炭和铁矿石,生产水泥的成本可控,有了太多炼铁、炼钢的矿渣,石灰石和粘土这样的资源在交趾随处可见,大量烧制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成为了可能。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会提高生产效率,老百姓会得到更多可支配收入,导致商业繁荣,导致政府财政宽裕,导致政府再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良性循环。

道理其实很简单,由于没有道路,山里老百姓喂一口猪都卖不上价,当然没银子,当然要省着花。

基础设施投入到位,用不着老百姓赶猪下山发卖,精明的汉人商贾就会赶着四轮马车走村穿寨收购山货和农副产品了。

黄家体系又不会有丧心病狂的人去割资本主义尾巴,不仅如此还会给愿意搞副业的老百姓提供资金支持,长期以往商业繁荣指日可待。

————

崇祯五年六月,黄胜召开会议任命地方官,太多火枪手出身的年轻军人转入民政系统,一般情况下三个乡镇为一个县,三个县设一州,三州为一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