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风贺公子(2 / 2)

加入书签

喆国合并进凤国,势在必行!

如今的重点是:喆国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合并进凤国?是的,以什么样的方式合并进凤国,对喆国百姓大臣来说,不怎么重要,但对喆国绍元帝来说,事关他将来在凤国的地位待遇,这就极其重要了。

阴国,由风染主持,在有国土的情况下,主动合并入当年的索云国,仁和帝被封一品玄武镇国王,食邑万户。玄武镇国王虽然带着王妃贝子们迁往成化城居住,但是原阴国改郡之后,一直由玄武王世子风宛亘打理管辖,不与其他郡府官吏轮换,这相当于原阴国实际上仍掌握在原阴国太子手里,风宛亘郡守在原阴国辖区内,有相当大的自治之权,比如任命自己的官吏,在充足上缴了国库赋税之后,可以自行订制税率,出台不与朝堂政令相违背的地方政令政策等等,可是说,极大限度地保留了原阴国的相对独立。

目前凤国国内,还有一位异姓镇国王,那就是原昊国太子,被封昊山镇国王。昊国本是在失去国土后逃到索云国,签署的是战时暂时合并协议,规定昊国军队和物资人员在战时,由索云国支配指挥,索云国帮助昊国复国。然而,凤军在收复凤梦西路之后,以各种借口,拒不归还国土,帮助昊国复国。昊国国君蹊跷而死,继位的昊国太子连自己的帝号都未拟定,就主动要求把昊国永久合并进凤国。原昊国太子才因此得到了昊山镇国王的尊位。然而,昊山王也仅仅只取得了一个一品王的爵位和万户食邑,他们并没有取得像阴国那样,派世子管辖原故国故土改制为郡,相对独立自治的特权。因为他们合并入凤国时,是没有国土的。

至于其他的嘉懿郡王,德辉郡王,宏逸宗王,开济藩王,虢欣节王等,因为自身资源一个比一个贫匮,对合并的态度又一个比一个桀骜,结果,合并后一个比一个待遇更差,单是食邑,从万户递减到四千。

因此合并之时,主动不主动,有没有国土,有没有抵抗,是有很大区别的!

连汀国都扛不住凤国的攻击被来了,凤国要想灭了自己,或是夺取自己的国土,实在不费吹毁之力。风贺响响便析缕分条地跟绍元帝分析时局形势,奉劝绍元帝要趁着国土还在自己手上,趁着凤国一时尚未来逼迫自己,由喆国主动提出合并进凤国,才得取得类似于阴国那样的地位和待遇!

虽然风贺响响才十二岁,却对过往之事,有着透彻细微的了解,对各国合并入凤国的情形了如指掌,一国一国提出来分析得失,如数家珍,对凤国朝堂时局,也有洞若观火般的清澈澄明,一番说辞,说得众臣众将众宗室都觉得钦佩。

其实风贺响响年岁尚幼,学政时间也短,但是,他有一个得天独厚,其他皇子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是在贺月和风染身边成长起来的!

贺月和风染,一个掌管朝堂文治,一个掌管朝堂武事,平素在家里,就把那朝堂政事和军务,政局战局一类的话题拿来闲聊,风月并不认真议事,只是私底下拿来说着玩耍,半真半假地交流彼此的意见。

贺月跟风染聊着这些政事军务玩耍的时候,并没有避开风贺响响。风贺响响在一边听着,只当耳边风。然而,这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导,两位父亲无意中从小的言传身教,风贺响响便从小耳薰目染,对政事,政局,军务,时局有着朦胧的认识和了解,一旦得到贺月的悉心教导,风贺响响对政事政局的掌握,对多方势力制衡,对朝堂事务的处理等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简直一日千里。

风贺响响除了因为限于年岁和阅历的不足,许多事处理起来会显得盲目冲动,考虑不周,做事不够圆通老成,尚不能兼顾多方利益外,风贺响响在这样的年岁,在这么短的习政时间内能达到如此水准,其实已经让贺月觉得非常满意了。

尤其令贺月欣慰的是,大约风贺响响在他身边长大,自小听多了耳薰目染,对自己的多数政见和方略,都表示理解,拥护,和支持。贺月想,当自己百年之后,正需要这么一个在国家政策政令,执政方向跟自己一致,可以承前启后的继任者,这样才有利于凤国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绍元帝之所以不惜降贵纡尊地为凤军将领们接风洗尘,设宴款待凤国的一个将军,其用心也是为了想从风染这里探听一些消息,试探凤国对喆国独存的态度。

风染拒不赴宴,却派了自己的儿子前来,绍元帝本来觉得失望,现下听了风贺公子的一番极有见地的高谈阔论,不由叹服,不由对风贺公子刮目相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