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耳闻而已(1 / 2)

加入书签

“可是先生,这变法贤才…”闻言,嬴渠梁不禁蹙起眉头,似有不悦的说道。

“今日在下有一人想要引荐与秦公,如今此人已经到了宫中,还望秦公能拨冗相见。”宋涛终于想起了一人,想来也只有他能暂时将秦国君臣的注意力从变法之事上转移开去。

“谁?”嬴渠梁一怔,下意识的问道。

“义渠国王子允姮!”宋涛缓缓说道。

“义渠国王子?”果不其然,听到这个名字,嬴渠梁面露深思之色,就连景监也是一阵愕然,显然他完全没想到今日宋涛带来的三人中竟然会有一个义渠国的王子在其中。

片刻之后,嬴渠梁抬头瞥了眼宋涛,轻声问道:“此人如何会入我大秦境内?又如何会与先生一道入栎阳?”

宋涛知他对自己与义渠人一道心中生疑,迅速的将自己入秦之时,巧遇这允姮被义屠率兵追杀,后为自己一行所救之事与秦公说了一遍,这才暂时打消了嬴渠梁的疑惑。

宋涛插着双手快步走出了偏殿。一阵寒风袭来,额头上的汗珠几乎都变成了冰渣,不过却也让他燥热的脑子稍微清醒了些。

不知何时,纷飞的白雪又下了起来,不经意间望出宫外,来时的路已然覆上厚厚一层积雪,只是不知归途又在何方?

伫足举目远眺,重峦叠嶂的远山早已没有了丝毫青翠之意,白色是天地间主旋律,不过宋涛心中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离开么?不知为何,以前总能很轻易说出来的几个字,现在却犹如有万钧之重,想起随自己一道入秦的范性和朱泙漫,自己离开了,又将置这两人于何地,可是不离开又能怎么样呢?

想到范性,宋涛惊觉似的想起入秦之时,在马车上范性他己说过的那句话,就是那句让他觉得有些怪异的话语,不禁自嘲的喃喃自语:“原来孝公已经即为十余年了。”

他虽然记不清商鞅变法的具体时间,但是大致的时间点还是有个印象的,孝公即位之初便广发了求贤令,因为孝公在位时间不过二十余年,商鞅变法则也大致持续了二十年,所以商鞅决计是很早便入的秦国。很简单的推理,为何当初自己为何便忘记了这一点呢?

这再也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一段历史了!宋涛总算是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个现实的问题。

“宋兄…”身后的景监隐约听到了宋涛的自言自语,忽然皱眉道,“宋兄可是还在纠结那位叫卫鞅的士子?”

景监一直觉得今天的宋涛很怪,应该说不是一直,而是当提到这个名叫卫鞅的士子之后,宋涛就变得很怪异,一言一行都与平日大相径庭。

“这…哎…”宋涛不知该如何回答景监这个问题,终究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长叹一声。

“这个卫鞅当真是个举世无双的国士之才?”景监继续问道。

宋涛依旧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点了点头。

“既是如此,为何我却从未听说过此人?”景监皱眉问道。

“这…”宋涛努了努嘴,依旧是无言以对,他总不能对景监说自己能预知后事,这个叫卫鞅的士子虽然现今籍籍无名,然而用不了多久便能天下皆知吧。何况他现在还称得上什么预知后事?

“景监还有一问想请教宋兄。”景监直直的盯着宋涛,开口道,“此子之才先生是耳闻还是目见呢?”

“耳…耳闻而已。”宋涛自然是没有见过商鞅的,只能老实回答道。

“那景监犹记得在论集中记载着宋兄这么一句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景监缓缓说道,“耳如今宋兄亦不过耳闻这卫鞅之才,便想让君上将我大秦变法重任交与此人,君上又将如何想?”

宋涛一时语塞,片刻之后才答道:“此处的确是宋涛有欠考量了,只不过此人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必能担当得起秦国变法之任。”

“还是用宋兄你刚才所说的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今君上已经辨明了良才,宋兄自该当仁不让,又何必推荐他人?”景监显然是看出了嬴渠梁刚才的不悦,因而才会有此一说。

“可是宋涛自问,自己不过中人之姿,这名叫卫鞅的士子强过宋涛百倍,秦国若是由他主持变法,必定…”宋涛兀自辩道。

可是景监却是摇头截道:“我如今与宋兄你说这番话,并不是因为你是我举荐于君上的缘故,而是我觉得宋兄你的确有才能,这秦国变法大业由你来主持,绝不比他人做得差。”

“可是…”宋涛一愣。

“天下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依旧是论集中,宋兄你说过的话。天下大才无数,或许还有他人能助我大秦变法/功成,可是很不巧…”景监望着宋涛,眼底掠过一丝精光,微微一笑,“可我就认识宋兄你一个。”

宋涛为之愕然。

“时事造英雄,从来就没有天生的英雄人物,但若是宋兄你不入世,只愿意做一个看客,又如何能成为英雄呢?”景监朝宋涛一拱手,意切的说道。

宋涛低下头,沉默不语,今天他似乎与景监换了一个角色,过去都是他说景监安静倾听,现在则是轮到自己变作聆听的对象了。

“宋兄大才,这些话我本不该说,只是见宋兄为了这位叫卫鞅的士子心神不灵,便出言提醒。”景监微微摇了摇头,俄而低声说道,“只怕君上对宋兄你亦是有所…”

景监没有把话说完,不过宋涛回想起嬴渠梁刚才说话时的脸色,显然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蹙眉苦笑了一声。景监知其了解自己话里的弦外之音,拍拍宋涛的肩膀,侧身先走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