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公田(2 / 2)

加入书签

秦穆公可算是秦孝公之前,少数几个重视外来人才的秦国君主,在他的任内,先后提拔了楚人百里奚、宋人蹇叔以及丕豹、公孙支等贤臣,使得秦国国力大增,而后与晋相争,先胜后败而后再胜,虽然东进之路始终为晋所阻,然后来出征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连周襄王也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成就了秦国在春秋时的一代霸业。

“先生可知,这秦国自古以来便有人殉一说。”不过宋涛并没有贸然开口,他知道范性决计不是想与自己回味这穆公的霸业,于是便静待他的下文,直到范性说了这么句,回想到刚才歌词中的话,才惊讶的开口,“这歌便说的是人殉之事!”

“恩。”范性紧了紧缰绳,开口道,“此歌名为黄鸟,说的便是那穆公一生嗜武力,及至死时,竟是留有遗命,命奄息、仲行、鍼虎这三位以一当百的国之勇士及一百七十余人从死陪葬。老秦人哀三人皆为国之栋梁,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了秦公墓中,便作了此歌。”

宋涛闻言,默然不语,他实在没有想到秦穆公如此英明的一代明主,竟会也有如此昏聩之时。

“何止是这人殉酷烈,滥用蛮夷,自古秦国民风便是三代同居,男女同屋;寒食恶饮,好逸恶劳;民治则是悍勇好斗,不通礼法;民智更是钝蛮憨愚,不知诗书,如此野蛮恐怖的恶土,东边诸国的士子如何敢去。”范性似乎说上了瘾,一股脑的将秦国的这些陋习都给说上一通,根本不给宋涛插嘴的机会,“因而就连普通的秦人也为周遭诸国所轻视,就拿这河西之地来说,虽然魏国已经占领了快四十年了,而且也设置了河西郡,可是从来就没有将这块土地看做和安邑、大梁一般,也未实行变法,只不过是将河西之地划分为十六县,由王室派出县令直接管辖,赋税通归王室;对河西之民课以重税与频繁徭役,却不许他们当兵,因而如今这河西之民和魏国本土民众相差甚远,只不过是混得不死罢了…”

“哦,如此么?”宋涛淡淡的应了句,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范性的背影,眼底闪过一缕精芒,嘴角却挂着淡淡的笑容,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范性见自己如此长篇大论却没得到宋涛更多的回应,不觉有些失望,这些话自然都是他经过思考,而刻意向宋涛说的。

范性的确是洞香春的门客不假,然而他自小便为一位老墨子收养,从而拜入墨家,如今自己也成了一个墨子,常驻与洞香春。自家门主的爱女与这宋先生那档子破事儿,范性多少有所耳闻。如今听说宋涛竟是要离自家的蝶儿大小姐而去,去到劳什子的秦国出仕。

说实话,范性是颇为不甘的,毕竟大小姐哪点不好?要样貌有样貌,要才学有才学,你小子能得她的青睐,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恰巧老门主派了他来保护宋涛入秦,范性觉得这秦国有什么好的?长期与西方戎狄杂居,仅凭武勇之力成为大诸侯,所谓根基野蛮,远远不及东方诸国,你要出仕,大魏国不就挺好的么,国力强盛,隐有问鼎天下之机。所以范性思前想后,自觉若要为大小姐着想,便应该让这宋先生从哪儿来便打哪儿去,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宋涛收回停留在范性身上的目光,聪慧如他,已然能够隐隐察觉到什么。只是这一路还得靠这范性照应,有些话、有些问题自己决然不会傻到此刻便开口的。

“不信,宋先生你看。”范性自然不知宋涛所想,他还以为宋涛不开口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所言,于是刻意放慢了马车前行的速度,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一群,开口道,“这些便是留在河西的老秦人,先生以为他们如何呢?”

宋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群农夫在淘沟,夏日的阳光晒得他们黝黑的身上汗水晶晶发亮,不由得开口问道:“他们这是在合伙耕地么?”

“合伙耕地?”范性冷冷一笑,“先生有所不知,这河西之地并未施行变法,因而这些河西老秦人耕种依旧是实行的井田制,这八家人是为一井,此处大抵便是他们的公田。”

这井田制宋涛是早有耳闻,没想到却是在此处见到了实例,范性将马车驱使得很慢,宋涛张望了片刻,说道:“这土地似乎还算良田吧…”

“这些自然都是良田,可是这些良田并不是这些个老秦人的。”范性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开口截道。

“不是?那…”宋涛显然有些惊讶。

“这些是公田,也叫大田,因为所占面积很大。而这些公田都是属于此处的郡守或者县守的,哪会分发给这些老秦人。只有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才会给他们,而且每每隔一段时间,这些老秦人便会为兵士所驱使来这公田为那些官吏们免费劳作。”范性瞥了那些正在辛苦开垦的秦人一眼,目中闪过一丝不忍,接着说道,“在河西,只怕这些老秦人为公家出力的时候比在自己土地还多,一年四季广种薄收,这些人如何能不穷?”

宋涛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自古以来土地便是人们生存和繁衍的根本,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现在更是如此。这些河西的官吏们不仅占了好田,还驱使老秦人为其耕种,更加促使河西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大,如此离心离德之事,说什么也不应该在新占领的土地上施行,魏国对这块秦地的轻蔑和忽视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说起来这河西的秦人还算好了。”范性则没有想得他那么深远,他只看到了这些秦人贫困的一面,“继续往西,进入了秦国境内,那些秦人生活更加不堪,许多地方甚至还不如这些身陷敌国的人呢…”

“所以我看宋先生我们就不要再往西去了,干脆回大梁城算了。”范性说得兴起,勒住了缰绳,喝止的马车,满脸笑容的扭头看向车厢内的宋涛,开口说道。

不过显然车厢内的人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宋涛四下张望了几眼,心中蓦地升腾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此处人烟寥寥,只怕更是那些蟊贼们作案的好地点。于是,他顾不得范性说了些什么,朗声开口道:“范兄,我们还是不要在此处多做停留了,赶紧上路方为上策。”

可惜这年头,心中就想不得那些不吉利的事,所谓好事不灵,坏事一惦记就到,宋涛话音刚落便听到前方传来一声闷喝。

“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中国的盗贼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如果非要追根溯源,那么就得首推春秋之末那扬名天下的大盗盗跖,这位仁兄被公认为中国的盗贼之祖,而说到他就不得不提起几句与他相关的事。

首先,盗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而他的哥哥便是著名的柳下惠,恩,没错,就是那位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其次,柳下跖其实并不是盗贼,而是奴隶起义军的领袖,只是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甚至还有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一说;最后,便是盗跖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盗拓曾说过:强盗并非骂名,能够在外面就推测到屋内所藏的财物,称为圣,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一条;率先入户着称为勇,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二条;撤退在最后称为义,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三条;能够预判行窃行为能否得手为知,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四条;少取盗窃所获,不盗生活艰难弱小之人,公平分赃,成为仁,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五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