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姗姗来迟(1 / 2)

加入书签

馆舍里聚集着几个很有意思,或许可能未来会有命运纠葛的人,武元庆常去那里逛逛,李义府和许敬宗,许敬宗和上官仪,这三个人的交集最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武元庆每次去都会到王玄策他们宿舍的缘故,反正许敬宗和这个宿舍里的人关系都很不错.武元庆最喜欢静静的看着他们或淡然,或激动的谈天说地,聊聊经史,说说朝政.

除了经常到馆舍,剩下的时间武元庆要么到学堂给李泰他们上课,要么到吏部逛逛.

后世的高考那都是提前几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封闭起来出题的,但是在古代可不会这样,出的早的十来天半个月,出题晚的搞不好考试前几天才出好.

这个当然和古代考试模式有关,也和考题的数量有关.

不说隋唐时代不完善的考试了,就到了明清时期,出题都是很随性的,像童生试都是县里边的县令自主出题,很多时候都是现场想题目.考题也不是出在卷子上,说起来都没有卷子,只有答题纸.

开考后,有兵卒或者小吏搬着一个题板,上边写着考题挨个让考生看,当然也会念出来给考生听.

乡试也是如此,轮到到京师考的会试,往往才会有试卷,而试卷上的考题也往往只会有一到两个题,有填空之类的题也绝对少数.

而殿试的时候,皇帝出题,更是随意,有时候提前准备,有时候也和童生试一样,皇帝临时出题.

哪里会想武元庆没穿越那会,不管什么科目,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都会有一样,从头看到尾都要看半天,更别说做了.

这样随意的出题在武元庆看来显得很不正规,也显得死板,而且出的题目太少,不能考察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

武元庆向李世民禀报了这个问题,一番商议后,李世民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吏部,给了武元庆一个顾问的身份,让他协助解决,适当增加出题量,增加考题的模式.

不过就算增加也不能太多,不然不说考卷上放不放的下的问题,关键考生用毛笔答起来就费尽费时.

至于说具体的考些什么,那是武士彠这个主考官,还有其他几个被任命为副主考官需要操心的.

不过在明算科的出题问题上武元庆却有很大的发言权,因为他是其中一个出题官,还是负责出最后大题的.

他跑吏部就是操心这些事的,到学堂则是敦促李泰他们学习,顺便教新知识,也算是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了,不过武元庆还是有基本公平意识的,没有泄露任何考试相关的消息,虽然就算泄露给这些人也不会影响最后考试的成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