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曹子建--长春侯!(1 / 2)

加入书签

“大魏王遗令:

孤闻古之圣主治国,必广封宗室子弟,使之戍边镇土,以为羽翼,拱卫王室,昔日武王伐纣,封诸侯八百余国,而享国运八百余载,此皆分封制之大利也!

临淄侯-子建,聪慧伶俐,文采斐然,孤平生最爱之子也,时常携之左右,以为天伦之乐,然孤既为一国之主,又岂敢因私而废公耶?

特转封子建为长春乡侯,使其出镇东北之地,管辖鲜卑、乌丸、高句丽各部落,凡长刀所及之处,百姓有不安者、抚之,蛮夷有不臣者、讨之,以固金瓯,振我国威!

遗令已下,速速前往,东北一日未归于王化,子建一日不得重返中原,子子孙孙,永镇边疆,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皆当恪尽职守,勿负孤望,勉之!勉之!

建安十六年-春,二月初二日!”

宣读完毕之后,萧逸把遗令传阅众人,证明这是曹操临终之时,特意交给自己的,找一个合适机会,当着曹家所有人公布!

先王临终之时,竟然还留下一道遗令,是专门安排爱子曹植的,让他去东北之地戍边,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查看。

辛毗更是挤在最前面,瞪大了眼睛仔细查看,身为丞相长史,他对大王敕令最熟悉不过了,其材质都是特殊工艺制造的,工匠们终生不得离开丞相府,也不能私下传授技术,违者杀无赦!

而且每一道敕令上面,都有十几种秘押,有的要用手来摸,有的要对着太阳看,有的则见水才显示出来,想要伪造,难如登天!

不过也有胆大包天的,之前曹植不就伪造过遗令,掀起了这场青州叛乱吗,或许萧逸有样学样,也弄出一道假遗令呢?

伪造遗令,大逆不道,真要抓住这条小辫子,或许不足以置萧逸于死地,起码能削弱他的一些威望、实力,这对曹丕可是大大有利,问题是:

卷轴、布料、花纹……各种材质没有问题!

正面、背面、隐蔽之处……十几道秘押也没问题!

大汉丞相金印、魏王之宝……还是没有问题!

辛毗瞳孔贯血,两边眼角都快瞪裂了,也没发现任何破绽,这的确是丞相府发出的敕令,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不过吗,这道遗令的字迹刚劲有力,充斥着金戈铁马之气,当是出自大司马之手,只有最底下的落款,是曹操本人字迹!

这也不奇怪,曹操晚年重病,身体完全瘫痪,已经无法亲自执笔了,所有发布的军政敕令,都是由他人代笔的,本人查看无误,再行盖印发布!

至于这道遗令吗,很可能是曹操事先落好了款,加盖上了印章,临终之时由自己口述,让萧逸代为书写其中内容,如此也合情合理了,因为奸雄升天之时,萧逸就陪伴在身边!

卞夫人、以及各位王太妃,王子也先后查看过了,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道先王遗令是真的,也必须是真的!

卞夫人说是真的,是因为她要救自己的儿子,其余王太妃、王子也说是真的,则是厉害使然了!

试想啊,曹丕心狠手辣,今天如此迫害曹植,誓要取其性命,明天会不会对别的兄弟下手呢,未雨绸缪之下,大家谁不想留条后路?

这道遗令说的明白:‘其余子嗣成年之后,亦按此例分封各地’,如此曹家诸子成年之后,都可以远离朝堂风波,到地方上做安乐侯了,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拒绝呢?

另外吗,汉家讲究‘长兄如父’,尤其父亲逝世之后,弟弟往往依靠哥哥生活,把哥哥当成父亲一般的尊敬、服从,可是曹丕不念骨肉之情,要杀一奶同胞亲兄弟,让其余的兄弟都很寒心啊!

萧逸却挺身而出,从刀口下救出了曹植,曹家诸子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这个姐夫更加亲近、依赖了,无形中取代了兄长的位置,这则是曹丕所始料不及的了!

“父王,还是您心疼孩儿啊-呜呜!”

“孩儿不孝,愧对您的一番厚爱,不该做出糊涂事啊!”

……

曹植膝行上前,双手接过了遗令,紧紧的抱在自己怀中,像个孩子般哇哇大哭起来,这次流下的却是幸福、激动的泪水了。

有了这道遗令,自己就不用回许昌城了,而是去东北戍边,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辈子不进中原半步,也就一辈子平安无事了。

虽说东北天气寒冷、人烟稀少,自己带着妻子女儿过去,恐怕要受不少的苦,可就眼前的局势来看,那里已经是最好的安身之地了,总比做刀下鬼强上万倍吧!

与此同时,曹植还颇为悔恨,如果自己早点知道、父亲留下了这道遗令,就绝不会为求自保,在青州举兵反叛了,结果惹出这么大的篓子,还吃了不少的苦!

‘等一等,父亲智深如海,安排事情一向滴水不透的,既然留下了这道遗令,为何不早点给自己呢,或者透露出一点风声呢?

非要等到手足相残,你死我活的时候,才拿出来化解矛盾,是萧逸故意不肯拿出来,还是说遗令本身有问题?’

知父莫过子,遗令的口吻很像父亲的,可模仿的再像,终究不是真的,一个大胆猜测出现的曹植脑海中,急忙目视身侧的姐夫,希望知道答案,后者只给予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

奸雄临终之时,真的给了萧逸一道遗令,让他保护好曹植、以及其他子嗣们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