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八章 妥协(2 / 2)
“斯大林同志,在中东路战争中,我们对中*队新颖的防御战术印象深刻,不得不承认,其二十三军在很多作战理念和指导思想上走到了我们的前面,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果能和这支军队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红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旧时空中,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军事天才,他就是大纵深理论的始作俑者,被苏联军方当做金科玉律奉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苏联解体。
以他的眼光,当然立刻看出绿脚兵作战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闪光点,如果能将这些经验系统整理并加以推广,苏军的整体能力将得到迅速提高。
“既然打了败仗,就得学会点什么,所幸对方也非常配合。在和二十三军接触的过程中,对方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合作的意愿。从其提供的合作计划书来看,这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沟通,其力度和覆盖面甚至超过了北伐战争时期。”图哈切夫斯基接着说道:““斯大林同志,我强烈建议立刻和中国方面展开这种军事合作,这样一来,我们和中国人就成了朋友,而不是相互对抗的敌人。”
“军事合作?我们刚刚和中国人打了一场战争,马上又进行深度军事合作,是不是转换地太快了一点?”被对方一顿胖揍打了个鼻青脸肿,马上又热乎乎地贴上去,斯大林元帅的面子有些下不来。
“斯大林元帅,外部世界的具体条件不同,我们也得采取不同的手段,输出革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梅里尼可夫以为最高领袖还在拘泥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出言相劝道:“肖林虽然同属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相比别的中*阀来说,更加实际,更加功利,身上的民族主义气息较为浓厚。从他提供的资料来看,可以为我国引进先进的轻工生产技术,填补我国工业布局的空白,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轻工业?如果他真的能够带来最新的技术能力,我们当然双手欢迎。”斯大林终于松了口,与肖林合作能带来军事上、经济上的双重效益,战场上的一时胜败又算的了什么。
气氛稍感轻松,几位苏联代表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只要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支持,这场谈判很快就会结束,苏联虽然做出了不少让步,但得到的也很多。未必是输家。
双赢,中国人说的不错,只要在战后尽释前嫌,中苏双方就可以达到双赢。
但是斯大林却不打算就此罢休,接着追问道:“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开放黑龙江航道和海参崴?鞑靼海峡的出海口对远东具有重要军事意义。中国人染指这里,整个西伯利亚都变得不安。”
海洋意味着财富,海洋意味着资源。海参崴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与中国人共享黑龙江出海口和海参崴,斯大林心中感到一阵阵刺痛。
“这个,这个是中国人最后的底线,他们放弃了领土要求,但一定要得到出海口,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斯曼诺夫斯基的声音低了下来,准备迎接最高领袖的怒火。
但意外的是,斯大林并没有发火。风平浪静。
“好吧,这件事不怪你们,战场上打了败仗,总要付出代价……”
斯大林之所以没有生气,是因为突然想起了最近收到的一份情报。
东北数省虽然物产丰富,但因为被日本霸占了关东地区。大连、旅顺都在关东军手中,所以同样缺乏出海口。虽然东北方面这两年努力想把葫芦岛建成一座大型港口,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进展速度一直很慢。
东北想要发展起来,就需要一座真正的出海口。这个时候放开黑龙江航道,东北的经济重心必然向此转移,离日本越来越远,和苏联方面加强合作……
也许,放开黑龙江航道是一步好棋。
“这件事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斯大林摆了摆手,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又接着问道:“第三个问题,中东铁路的赎回方式为什么变了?钱落进那些中国官僚的口袋,怎么还可能还给苏联?”
与最初的和谈方案不同,中国人对中东铁路的赎买方式做了修改,100万元赎买款不变,但却分成了二十年期限,每年从铁路赚取的利润额从抽出5万元归还苏联方面。
这一招是肖林想出来的,按揭还款,旧时空里每个房奴都要面对的问题,盗版过来对付老毛子正好合适。
“本来我们也不同意。”
斯曼诺夫斯基又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低声对领袖解释道:“但是中国人实在没有钱,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了避免在战争赔款问题上纠缠,我们做出了小小的让步,答应了这个方案。”
还好,斯大林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看来是接受了代表团的解释。
良久,他终于抬起头来,有些疑惑地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想要取得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的采矿权,他们在哪里发现什么了?”
一片沉默,没人能回答最高领袖。
良久,斯曼诺夫斯基才嗫嚅答道:“我们还没有答应中国人,所以暂时没来得及去调查。这,这是我们的失误。”
“尽快去查,除了科学家实地勘察以外,也要利用其他手段加快调查速度。”
斯大林表情严肃,众人连连点头……
出乎意料,调查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二天下午,斯曼诺夫斯基又一次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向他进行报告。
“中国人的目的搞清了,克城有一座小型煤矿,中国人缺乏燃料,看上了那里优质的无烟煤……”
斯委员所说的这个理由,是绿脚兵精心准备的搪塞之词,他们在克城呆了两个月,总算找到了一座煤矿,就以此为借口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知道,肖林。
身为资讯爆炸时代的网络宅男,肖林脑海中记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片段信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间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俄罗斯最大的铀矿,这是肖林脑海深处的一条记忆,也是旧时空生活给他的一丝纪念。
这个秘密现在没必要戳穿,将来能不能用上也在两可之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不急,肖林只不过是早做准备。
原子弹,这个时代的终极大杀器,现在还是科学家脑海中的粗略的想象。
。。。。。。
经过再一次的沟通和准备,中苏双方高调宣布,将在同江召开第三轮会谈第九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是因为中苏双方已经达成谅解,将在这次会议上签署正式的停火协议。
新闻界的专业人士立刻认识到,双方的遣词用句非常统一,都将这份即将签署的文件称为停火协定,而不是停战条约。
这其中的差别就大了,所谓停火,大家就还在交战状态,所谓协定,其约束力更是远远小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式条约。
难道说,中苏之间还没有打够?报纸杂志议论纷纷,国际社会纷纷侧目,日本人尤其莫名其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