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开始决战(1 / 2)

加入书签

最后的决战要开始了,童贯把军队的整个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吴熙,因为他想看看吴熙是用什么样的战术保存有生力量,而且还能大规模的杀伤敌人的。

所以,整个军队的声音消失了,现在只剩下吴熙一个声音了,所以也就没了分歧,自上而下拧成了一股绳,全力配合主帅拿下方腊,好回家赶个年尾巴。

吴熙自从来到宋朝之后,才发现自己在后所谓的史学家的讲坛上被骗的好惨,明明是怕死的首领,却争着抢着要上前线,明明是孱弱的军队,杀起敌人来,都是奋不顾身的向前冲,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溃逃的兵士,只有战死沙场的军官,黄沙掩埋忠骨,也不选苟且偷生,背一辈子的骂名。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那些所谓的史学家纯粹就是放屁,因为,宋人道德绑架相当的严重,是一个以道德高低衡量一个人的时代,怎么可能孱弱的像一群羊?

这都是人云亦云的结果,不见得他对历史有多少了解,只是参照了别人的意见,然后就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大放厥词。

吴熙自从见到童贯之后,还觉得他对历史有一个特别大的误会,或者说是惯性思维的结果,那就是忠臣和奸臣的理解。

其实这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忠臣,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奸臣。

他们默契的把皇权关在了笼子里,来为自己的利益在朝堂上博弈,胜利的一方将获得好处,失败的一方不见得能丢掉性命,只是暂时的失意而已。

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宋牢靠的基础上的,他们不会傻到把他们博弈的平台拆毁,失去观众的博弈必定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忠奸之分只是利益的不同,导致阵营不同,意见上有分歧而已,一旦分歧达成一致,那就是利益均衡的时候,皇帝好像一个裁判,权衡两头的利弊,看哪一头比较符合自己的利益,然后理所当然的支持哪一方,然后使些小手段,让他们达到政治上的平衡,这就够了。

所以说童贯是奸臣没错,但是他是现在皇帝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所以说相对人不同的时候,他的身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参知政事和枢密使本身就是皇帝为了限制宰相的权限过大而分出来的两个重要职位,这两个职位本身就是为了制衡宰相而生的,所以童贯其实就是皇帝找平衡所衍生出来的职位。

这么看下来的话,关于忠奸就一目了然了。

刘子山和韩世忠各自带领着各自的前锋营从两个方向开始进攻帮源山,由于有二狗子和冯六前期做出的努力,淮阳军进攻起来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反观韩世忠这边的进度显得非常缓慢,不过也是一边倒的局势,只是战争损耗远远大于淮阳军这边。

这其实就是两种战法最直观的呈现在了童贯的面前。

这也是吴熙有意而为之的事情,就是让他看清现在打仗已经过了逞英雄的年代了,远程攻击的效率和对自己人的保护上远远的好过传统的战法,但是童贯却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吴熙的箭阵和火药弹成批次的密集发射出去的时候,童贯就知道这仗打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充其量就是最大的限度的消耗敌人的生力军,然后派出精锐成群结队的收割战果,充分利用敌人没有弓箭阵地和战马冲锋这个漏洞,把游击战发挥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这就是吴熙的战法,一点儿看头都没有,却处处透漏出指挥。

那就是他们事先踩点,弄清楚敌人的虚实之后,再作战室不停的推演,直到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人打的战术,然后严格执行就行了。

整个战斗的过程枯燥乏味,就连吴熙都没有多少兴趣看下去,因为在沙盘上他们已经战斗过很多次了。

但是,战场永远不会朝你的既定目标发展,那么这个时候所有的战略性方式全部展现完毕之后,就要比拼将士的个人素质了,很显然,吴熙手下有一帮很能打硬仗的将士,这也是他能放手让他们自主主宰战场的原因。

有时候将士在战场上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个时候,将主横插一嘴,往往会打乱他们的部署,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这就是吴熙一直笑眯眯的看,从来都不插嘴的原因。

“你想过没有,就你这么打下去,会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和战场生存的能力都给慢慢的消磨殆尽的,人一旦产生了依赖性,身体的机能就会下降的很厉害,进而导致战士们的技战术水平不停的下降,全部成为了机械操作的流水线作业员工,这样一来,才真正是大宋朝的末日,也是名将终结时代的到来,局部搞一搞还行,不建议全部变成这样的军队。”

童贯不愧是整个大宋军队的掌权人,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的,在这件事上,他就表现得很睿智,相对而言,吴熙倒显得有些不专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