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反(1 / 2)
“明朝太监专权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成化以前的王振专权;成化年间的汪直专权;武宗时期的刘瑾专权;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专权。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就是太监专权对明王朝的危害性。”
华京大学一处可容纳二百人听课的讲堂上,历史系教授汪文理看了一眼台下坐无虚席的学生们,用他独特的南方普通话说道:
“先我们来讲一讲正统年间的王振,此人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是一个极为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和邹东来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王振,竟然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而且在指挥大军时一意孤行,连粮草都不知道准备。一错再错,致使明军十分疲劳,怨声载道,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大破,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也搭上了性命。正是因为他的愚蠢,才将明帝国由盛转衰!”
重重的作了个强调,拿起讲台上的茶杯饮了一口,见学生们都在做着笔记,汪文点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
到了成化年间,由于明宪宗耽于逸乐,不问政事,遂使宦官得势。太监汪直在皇帝授意下,建立西厂,所领缇骑倍于东厂,势力大大过东厂和锦衣卫。逮捕朝臣,有时先下狱而后奏闻,有时旋执旋释,竟不奏闻。屡兴大狱,激化了朝臣与宦官的矛盾。宦官依仗权势胡作非为,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武宗时,宦官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称为“八党”,也称为“八虎”。刘瑾最为专横跋扈,大臣的奏章要写两份,必须先送刘瑾,然后才送通政司转给皇帝……….”
台上正滔滔不绝的讲述时,台下一个叫胡义的,戴着眼镜略显清瘦的男学生却猛然站了起来:
“汪老师,我认为你所说的这一切是对明朝太监的一种污蔑,根本就不是历史的真相,你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放肆!”
汪文理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在课堂上打断他的讲课,而且还公然质疑他的讲课内容,这让他感到很难堪,也很愤怒。
台下的学子们见有人敢跟教授顶牛,却一下子都提起了兴致,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更是像打了鸡血似的,巴不得胡义跟汪教授吵起来,这样他们好有场热闹可看。
“胡义,你到是说说,汪老师哪里讲得不对了?”
“好你个胡义,看不出你这么有种啊,哈哈,敢跟咱们汪教授叫板,你有几斤几两啊?”
“汪老师,学术问题自由探讨,胡义既然有不同的意见,是不是让大家听听他的话啊?”
“百花开放,百家竞鸣!汪老师不能打压反对意见,哈!”
也有学生对胡义的突然言不以为然:
“太监祸国乱民,史书早有定论,还用得着污蔑吗?你这么说汪老师是不对的。”
“就是,胡义,你看你把汪老师气得,还不赶紧赔礼道歉!”
听了同学们或善意或心存热闹的话,胡义只是微微一笑,等他们稍微安静了一点,才对汪文理说道:
“汪老师,你所讲的那些史料都是由文官政府着史官编撰而成,而明代文官政府与太监为主的所谓阉党是出了名的势不两立,由他们编写出来的东西可信度实在让人难以佩服!”
“你个小孩子懂什么!”
被胡义这么一说,汪教授更生气了:“文人士大夫有着读书人的风骨,编写这些史料自然都是从公正公平的客观角度出,而且明史由清人编写,就算有些偏见,但大体上还是不会错的,难不成那些太监们都是忧国忧民的大忠至义之人,这些个文官反倒是些奸诈小人不成?”
胡义没有正面回答汪文礼的话,而是说道:“汪老师,学生有一事请问于你。”
“什么事,你尽管问吧。”
汪文理没大把这个学生放在眼里,他可是研究了一辈子的明史,如果连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他如何在这大学讲台上为人师表。
“明朝的文官政府代表的是地主士绅阶级的利益,这个不会错吧?”
汪文理道:“不错,的确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