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使命和宿命(2 / 2)

加入书签

结合着老赫雷拉的理论,在“横竖十字链式防守”的基础上,巴乔针对香港队的特点进行了修改调整,为今后4到8年之间的香港队进行了风格定位。

在巴乔为香港队量身打造的战术中,实际是个1-4-4-1的“十字站位”。

拖后中卫容阿平,扫荡型双盯人中卫翟廷峰和谢嘉强,左右边后卫罗港威和陈伟豪,这五名球员的活动范围不超过半场,为了加强密集防守,彻底放弃边后卫助攻这个战术套路。

双后腰陈灼和林智健的活动范围是己方禁区到对方禁区,但是前提条件是,每次只允许一名球员顶上去进攻,而防守的时候,则由陈灼指挥林智健在两个扫荡型双盯人中卫身前就要先进行一轮扫荡型逼抢,左右边前卫负责卡位和把对方向边线逼。

对前锋单箭头的要求也非常高,运动战中要求单箭头最深退回到本方大禁区弧顶,在一名“扫荡型后腰”向边路移动的时候,前锋要深度回撤防住对手的横传和回传球路。

“能从石头里面榨出血来”的形容,也许也有着对执行这套战术的球员体能要求超高的意思。

(四)

链式防守实际上在21世纪的时候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足球规则从2分制改为3分制之后,死守三场平局的得分,和一胜两负相同,以此手段来刺激球队更加注重进攻。其二是越位规则和不准守门员用手接回传球的规则,都是对攻方有利的一种调整,这两个规则都是加强了防守方面的难度。

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链式防守本身也有两大弱点,第一个是这种战术太过注意防守,在防守中投入兵力太大,真正投入进攻的也只有两三名队员,所以在进攻中更是需要抓住机会一球致命,因此链式防守一般等对手兵力压上之后断球后直接大脚交给前面的两三名进攻队员乘对方立足未稳打反击,给对方形成威胁有限。

链式防守的第二个弱点,是这个战术过于注重人盯人防守容易导致失位,而失位又会导致攻守转化的混乱。

比如象一个右路球员为盯人跑到了中路,恰巧此时己方获得球权,欲由右路进攻,就会发现无人可用,这是由守转攻的无力;同理,当一个球员在左边参与进攻未果,转而防守时又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盯防目标已跑到了右路,造成漏人的局面,这是由攻转守的无序。

因此,当一支球队针对链式防守的人盯人战术多打交叉换位和跑位时,就有机会导致对手三条线混乱不堪,这也是破链式防守的常用手段,当然了,要想破掉链式防守而采取交叉换位,那也需要球员进行大量的无球跑动和交叉换位,对球员的体能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又是“能从石头里面榨出血来”的另一层涵义!

(五)

针对早已被发现的“链式防御破解法”,巴乔设计的加强版本中,采取了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来制衡对手可能采取的“交叉换位”战术。

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结合,具体说起来,就是要求四名边路球员采取区域防守模式,谁从他们这里经过,他们就拦截谁。

采用区域防守模式的还有清道夫容阿平和指挥核心陈灼,他们两人没有盯人任务,这是巴乔借鉴了陈灼在汉堡时候用过的“双自由人”模式,对于他们俩的活动区域是无限要求。

另外四名球员,两名扫荡型盯人中卫、扫荡型防守后腰,他们三个各自有着盯人任务,并且随着陈灼的指挥而相互补位。至于单箭头中锋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回防补位,在陈灼的指挥下盯防对方进攻球员,此外他还会在对方半场发起反抢破坏,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

巴乔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推演,认为这种防守反击战术对于当下这支香港队是极为有效的,至于远期,那就要看现在6-12岁的香港青少年球员训练体系了,看看在10到20年系统训练之后,能否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功底好、基本功扎实、体能充沛的球员,这样的球员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职业球员,现在的香港队,充其量是半职业性质!

这支半职业化球队存在的使命,也就是5到8年时间而已,在这个期间之内,使用一种不先进但是实用的战术,并且通过提升他们的体能来适应这套战术,通过战术和体能的结合,扬长避短地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

这种选择非常客观和实际,对于这支香港队球员来说,他们体能提升的可能性,是比技术和基本功提升可能性要大的,而且“强化体能+防守反击”,很显然对于香港队来说,更为靠谱。

通过这种改造,让他们在这个“过渡期”通过一些胜利进一步唤醒香港人对足球的热爱,以便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足球运动中来,包括陈灼在内,巴乔认为,他们这一代香港球员,注定了是香港足球腾飞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宿命。(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