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九章游击干部训练班15(1 / 2)
因为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依然很紧张。
游干班每天上午基本都是课堂学习,由各学科的教官来给学员们上课,其中教授“游击战术”和“游击政工”的教官都是胡宗南从黄埔七分校参谋班请来的少将级教官。
“步兵操典”等是沿用了黄埔军校的教材,而“游击战术”和“游击政工”这两门课却是新设的课程,教材是由苏联翻译过来,再揉合了八路军的战术思想而成。特别是“游击战术”这门课,因为授课时会讲述很多八路军游击战的战例,这些鲜活的战例特别生动,因此最受学员的欢迎。
每天下午基本是作业时间,这种作业分为两类,一种是纸上作业,也就是教官出题,学生纸上作答;另一种就是操场作业,也就是通过演习来进行游击战术对抗,或者进行野外勤务,或者进行爆破作业。
到了晚上学员们也不得安宁,因为还有一门课程就是“夜间教育”,学员们经常要进行夜间袭击的演习。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游干班也没有放松,每个中队都设立政治指导员,随时对学员们的政治思想进行监督。同时,每个学员还发放《总理遗教》、《总裁言行》等书籍,不过这些书籍并不是由教官进行讲授,而是让学员时时参阅。
学员们每周学习六天,只有礼拜天一天可以休息。
翠华山是著名的风景点,现在训练班就在山脚之下,李青林自然不会错过游览的机会。
翠华山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这里有太乙观、摩崖石刻林、汉武帝拜谒太乙真人道场等。翠华山还有别地所没有的自然景观,其中就有大块砾石从山体崩塌形成的石海、冰洞和风洞、雄险壮观的残峰断崖、崩塌体大坝而形成的山间堰塞湖等。
在一处断崖之下有一大块平整的石壁,上边题写着十六个大字“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
这十六个字是黄埔七分校的校训,也不知是何人所题,从书法的角度上来看并不算是上品,但是笔力虬劲,豪迈外放,很有一股军人气概。若干年以后李青林从朋友处得知,这十六个字被人刻上了石壁,成为翠华山著名的摩崖石刻了。
游干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是从长江以北各**部队和地方武装中抽调而来的军官和政工人员,军衔最高的是少将,军衔最低的是上尉,学员中最多的是校级军官。这些军官来自各地,都知道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毕业之后还要到各地去打游击战,为了今后能得到校友们的支持和关照,这些军官们纷纷请客吃饭,期望和同学们搞好关系。
李青林也参与了几次这样的活动,不过他并不热衷于和同学们拉关系,因为他现在牵挂着那个李园染坊的经营情况,因此他一有空就往李园村跑。
在李园染坊,李青林见识了手工印染蓝印花布的全过程。
在正式印染之前,来自苏湖的师傅们先准备好花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