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风云际会(1 / 2)

加入书签

关卓凡微笑道:“这个,筠仙是最了解的——筠仙,你就给大伙儿讲讲!陶、左二位这段渊源,和今日咱们要议的盐务,也颇有关联!”

“是,”郭嵩焘应了一声,“遵两位王爷的钧谕。◎,”

想了一想,沉吟着说道:“嗯,那是道光十六年的事情。”

“季高乡试中式之后,科运一直蹉跎,最终绝意词章,把精力全部都放到了经世致用的学问上面。幸好——”郭嵩焘微微一笑,“我是说,季高科运不佳,屡试不第,国家却是有幸,不然,未必有‘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了。”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是左宗棠的自许,他自号“今亮”,向以“今世诸葛亮”自居的。

“道光十六年,”郭嵩焘缓缓说道,“季高第二次落第,返湘出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不久,陶文毅江西阅军之后,回湖南安化原籍省亲,中途要经过醴陵。当时的醴陵县正堂,央烦季高大笔,写了一副楹联,挂在陶文毅的公馆里面。”

“陶文毅一进公馆,就被这副楹联吸引住了。”

许庚身心急,问道:“筠翁,写的是什么?”

郭嵩焘曼声吟咏道:“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日夜流,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曹毓瑛微一凝神,赞道:“好!应该就是上一年——道光十五年,陶文毅入京陛见,宣宗成皇帝温勉有加。赐‘印心石屋’匾。荣耀一时。这个。放在上联里面了;下联,嗯,晋陶潜之曾祖陶侃,掌督八州军事,武勋赫赫,而靖节先生是陶文毅的远祖,这‘八州子弟’四字,格局宏大。门楣生辉!好,实在是好!”

陶潜,即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至于他是不是陶澍的远祖,嘿嘿,那就谁也不晓得了。

郭嵩焘微笑道:“陶文毅如果在世,也当引琢如为知己!”

顿了一顿,说道:“这副楹联,陶文毅大为激赏,一定要见一见。这支如椽大笔,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一见之下。真正是白首如新,倾盖如故,陶文毅立即引左季高为知己!”

“一老一少,竞夜长谈,不知雄鸡唱白,天之既晓。为此,陶文毅还在醴陵多待了一天。”

“两年后,道光十八年,季高第三次会试落第,终于彻底绝了科场进身的念想,如约赴两江就陶文毅的幕府。”

“再会之时,陶文毅请季高居上座,季高怎么肯?陶文毅说,‘贤弟当坐此位,他日名位,必在我之上。’”

众人皆微微动容,恭王感叹地说道:“先贤风采,令人追慕!”

说罢,微微一笑,说道:“陶云汀异日之言,今日大约是应验了。”

郭嵩焘含笑说道:“王爷说的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