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中国空间站升空(2 / 2)
如果没有发射架那么就只能采取卧式运输,通过到达发射台后利用扶起支架扶起来,但是在发射台附近也没有任何的发射台扶起支架。
因此这明显是个简易的发射台,各国专家都表示这很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发射重型火箭,为了防止在发射台上爆炸将发射架炸毁,因此干脆就把所有的能取消的东西都取消了。
但是在发射台上开始加注燃料至少需要20个小时的时间,难道这20小时里就不怕天气出现变化?因为小范围的风向变化是根本无法预测的,所以这实在是个冒险的举动。
在经过2个小时的运输后,火箭到达发射场位置,随即柳氏宣布将于下午13时12分进行发射,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火箭是装满燃料进行转运的?中国人都疯了!这个是各国几乎所有火箭专家的感觉。
装满燃料的火箭就像是点着了的炸药包一样的危险,一旦在转运途中出现问题,火箭摔倒将会引起极为恐怖的爆炸,这会摧毁所有的一切东西的。
但是既然中国人敢这么转运,那就说明,中国人不怕死,但是因为是现场转播,所以这不可能,一旦爆炸引起的不光是柳氏火箭的信誉扫地,更是影响中国航天的的声誉,所以一定是柳氏火箭解决了燃料爆炸危险,而且中国航天的相关人员也认为可以如此转运。
各国政府立即就召开了紧急的专家会议,分析究竟是中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真的掌握了整体加载满燃料垂直转运技术,不过可想而知这个问题要是那么容易研究明白,大家不就早这么干了吗,所以各国宇航专家都是一阵的乱。
13点12分整,柳氏的重型火箭点火,大量的烟雾从导流孔喷出,通过摄像机可以看出,在1秒多一点的时间里,火箭发动机才进入了全开状态,随即火箭升空,并开始不断的加速。
美国nasa和欧洲宇航局及苏联的卫星跟踪系统,都对柳氏的重型火箭进行了跟踪,柳氏重型火箭只有两级,但是最后高度成功达到了接近3万6千公里的高度,这让所有的宇航专家都十分的震惊。
因为在35000公里的高度观测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柳氏发射的卫星服务平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而发射的两级火箭残骸都落入了太平洋中,美国政府第一时间要求柳氏集团说明发射的思科卫星服务平台的详细情况。
16点正,柳风代表柳氏火箭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柳氏火箭公司研制的重型实验型火箭已经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柳氏卫星公司研制的思科卫星服务平台也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始正常展开。
随后柳风介绍了整个卫星平台的结构和体积及面积,还有它的工作任务。
卫星平台将固定在359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上,总重量为70吨,将由2个接泊舱、2个工作舱、1个人员生活舱、1个货物中转仓、2个实验室组成,目前正在展开,在全部展开后,长50米,宽30米高度8米。
服务平台将固定在所罗门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的上空,并且目前只是该服务中心的基础部分,预计还有两次发射,下一次将主要运输各种物资和宇航员返回舱及居住舱,以及柳氏集团承接的中国空间实验室。
最后一次发射将安装空间发射平台及各种辅助设施,服务平台将直接在35900公里的高度发射卫星和收回卫星,并能对卫星进行简单维护,这样将节省大量的发射费用,同时对于空间维护也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
柳氏重型火箭两级满载重量2030吨,近地轨道120吨载重,38000公里的月球轨道61.5吨载重,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全部航天需要。
对于柳氏重型火箭和卫星服务平台的运作,柳风公布了详细的资讯,柳氏重型火箭目前不对外开放,因为很多的技术仍然不成熟,柳风表示这次能发射成功自己也是没有太大把握的,因此只针对柳氏集团自己的卫星发射任务和实验任务。
初步预测将在93中期的时候能够展开商业运作,开始承接各种商业订单。
至于卫星服务平台将主要面对思科在80年代发射的卫星进行回收,对老卫星进行更新,并发射新的思科卫星,全面更新思科全球通讯卫星,预计时间为两年,更新完毕的思科通讯卫星单颗卫星带宽将达到100gbps的带宽流量,可用时为200万用户提供2m的网络流量带宽,全部的36颗卫星将提供高达7200万用户2m上网带宽。
因为众多卫星牵涉到各个国家的技术保密问题,所以在服务平台上设立了他国飞船接驳口,欢迎各国飞船来到柳氏卫星发射平台进行回收卫星服务和二次发射卫星服务,同时开展加注燃料服务。
这将使得各国在航天领域里终于不再面临迫不得已的浪费,所有的卫星都是可以进行回收的,这样不用因为单一故障导致卫星不能完全工作,同时也解决了各国卫星在太空中因为燃料问题不得不将完好的卫星淘汰的窘境。
当全部的组件安装完毕后,柳氏卫星服务平台将具备回收一定高度下发射失败或因故障停止工作卫星的能力。
同时柳氏集团宣布,将遵守1967年的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和1979年的《天体协定》,并欢迎各国宇航局来中国柳氏集团商谈合作事宜。
随着柳风的公布细节,各国宇航专家都表示了极度震惊,这就等于柳氏拥有了几乎全部的目前美国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同时也等于中国拥有了空间站,这实在是有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就在美国打算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的时候,中国开始在航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