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穷则变,变则通(1 / 2)

加入书签

“将军,急报,急报啊!”

一名军卒飞速奔入宣府总兵于韫的别院,眉宇间满是急切。

于韫正在院子里喝茶,见那军卒慌慌张张的样子颇为不悦,面色一沉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有事慢慢说。天塌下来还有本将军顶着呢,你怕个屁。”

“将军,是褐云堡,褐云......”

“褐云堡怎么了?”

于韫隐隐觉得有些不妙,这褐云堡是宣府的前哨站,一旦褐云堡出了事,宣府就将门户大开。

“鞑靼人已经在围攻褐云堡了。”

“什么?”

于韫面色登时变得惨白如纸。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鞑靼人已经大军压境了,褐云堡恐怕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

“他娘的,真是流年不利。”

起初于韫还抱有幻想,希望鞑靼人只是来附近戍堡村落打打秋风,劫掠一番就会主动离去。

可现在看来,鞑靼人根本就是奔着宣府来的啊。

只要拿下了褐云堡,鞑靼人便有了落脚之地,可以将搜罗来的粮食暂存在褐云堡中。这样即使一时拿不下宣府,他们也可以徐徐图之,不必立刻折返回漠北。

而原本作为前哨站的褐云堡也将成为埋在明军背后的一根刺,随时可以刺伤明军自己。

“将军,那现在该怎么办?要不要派兵救援?”

“还救个屁!”

于韫大手一挥,不耐烦的说道。

“这他娘的就是鞑靼人设下的一个套。十万大军攻克一个堡垒就是转眼间的事情,你以为他们能撑多久?鞑靼人巴不得本将军派兵救援,他们好围点打援,把增援的军队全部吃掉。你认为咱们能和鞑靼人野战?本将军派出多少士兵都会被鞑靼人吃掉!”

于韫发泄了一通,只觉得畅快了一些。

“去禀报巡抚大人、总督大人、小阁老,看看这件事该怎么奏请陛下。”

于韫只觉得可笑不已。

他是宣府镇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可头顶上还压着宣府巡抚、三镇总督、内阁大学士,实际就是一个传话的人。

“可,可那些都是我们的袍泽啊。将军您怎么能抛弃他们呢?”

“去你娘的,你这是违抗本将军的军令吗?”

于韫只觉得怒不可遏。文官们欺压他也就罢了,现在连个大头兵都敢不服从他的军令了,他这个总兵还真是做得窝囊。

“属下不敢。”

“滚吧。”

于韫骂走了来报信的军卒,仍然觉得憋了一肚子的气,便索性换了身衣服前去拜见谢慎。

在他看来别管是巡抚还是总督现在都拍不了板,现在能够下决定的只有天子。而要向天子进言没有人比小阁老谢慎合适。

于韫出了别院,骑马来到巡抚行辕冲守卫在大门的军卒沉声道:“小阁老可在巡抚衙门?”

“于总兵,小阁老和杨总督一早便去总督行辕了,您要找小阁老恐怕得等上一等。”

真他娘的晦气!

于韫心道真是走了背运,怎么找个人都找不到!

“不必了,本将军亲自去一趟总督行辕。”

虽然现在总督府是天子的临时行宫,旁人很难接近,但于韫再怎么说也是堂堂宣府总兵,想要觐见天子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本来他是打算先将鞑靼人进犯褐云堡的消息告诉谢慎和杨廷和,现在看来索性直接禀报天子,反正杨总督和小阁老都在总督府。

想到这,于韫心下稍宽,便翻身上马打马往总督府去了。

......

......

总督府内,正德皇帝朱厚照盯着挂在墙上的宣府地图一言不发。

在他身后站着的是三镇总督杨廷和、内阁大学士谢慎。

相较于几日前,朱厚照的心情沉重了不少。

杨廷和将宣府的情况一一向他汇报,这让朱厚照更为精确的了解了军情、民情。

比鞑靼人更可怕的是宣府的驻军在逐年减少,军官们吃空饷的情况屡禁不止。

军户制度的弊端由此显现,不仅是杨廷和,便是朱厚照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宣府现在的驻军只有五万人?”

朱厚照转过身来,眉宇间满是忧色。

“回禀陛下,确实只有五万人了。而且这五万中还有不少老兵、伤兵。”

杨廷和叹了一声道:“这五万人坚守城池、堡垒勉强还够用,可要是主动出击却是力有不逮啊。”

谢慎补充道:“陛下,臣以为军制必须得改了,继续这么下去吃空饷的情况将会继续加剧。”

没有人比谢慎更清楚军户制的弊端。

明太祖朱元璋当初创建军户制度时借鉴了隋唐的府兵制。

隋唐府兵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练兵,每年抽各卫府兵入京师拱卫。

军户制度却只学到了皮,没有学到神,导致府兵制度的缺点被放大,优点却没有被继承。

现在的军户制度下,老子当兵儿子肯定也得当兵。那些百户千户还好,至少子孙也算是个小军官,至于那些大头兵可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得充当百户千户的私人跑腿、打杂、帮闲,还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了事被百户千户以军法处置。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下层军卒逃籍,实在是受不了层层盘剥啊。

“依先生看,该怎么改呢?”

朱厚照也知道现存的军户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但他不知道从何入手。

如果有人能够给出一整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他还是愿意一试的。

“陛下,依臣之见,不妨建立新军,以新军和现存的军户制度并存,并实现逐步过渡。”

军户制度和文官制度一样是大明朝的立国之本,要想动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谢慎知道要想让朱厚照立刻接受他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故而才会退了一步。

谢慎想要创建的新军类似于戚继光的戚家军。

这种招募式组建的新军打破了军户制度下军人世袭的传统,可谓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最重要的是,募兵可以注入新鲜血液,让一潭死水般的大明军队重新焕发出活力。

正如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谢慎认为新军代替军户制度是个必然的过程,他只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来的更快一些。

......

......

“新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