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院试风波(二)(1 / 2)

加入书签

(求收藏,求推荐票!)

那提学官的亲随却是一脚将书生踢开,冷哼一声道:“我若是饶了你,国法便饶不了我。带走!”

说完两名皂隶便将那书生半架起朝大宗师所在的内堂而去。

大明对科举作弊的处罚力度很大,有的情况下作弊的考生甚至有被砍头的风险。也难怪这个考生被抓现行后面如死灰,若是大宗师秉公处理,他没准真会成了刀下鬼。当然也不排除这人家世背景深厚的情况,若是这样他兴许能保住一条性命,但功名前程肯定是都完了。

听刚才那公人的意思,似乎这考生夹带了纸条进入考场。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毕竟科举考试考得是撰写八股文的能力,你即便夹带一些经义,能带多少?考试时间就那么个把时辰,又能抄誊多少?

相较于夹带,剿袭的情况更为普遍。

大明朝县所上千,每年童生试的题目加在一起足有几千道之多。题目这么多,仅仅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就避免不了剿袭的情况。

所谓剿袭,顾名思义就是猜题来背。这种猜中的概率比较低,但若是猜中收益是很大的。那些科举世家往往会花重金请人来提前猜题并写好时文,族中子弟就把枪手提前押好的题目背下来,若是能够遇到类似的题目,他们就可以原封不动的把文章誊抄下来。

久而久之,这形成了一种剿袭的风气,童生试中榜者几乎全是这些剿袭者。

偏偏官府、朝廷还抓不到任何的证据,毕竟他们不能证明考生所作的文章就是剿袭来的。

为了避免剿袭的情况出现,考官只得人为的将经义割裂,用截搭的方式来应对。

这种出题方式自然可以减少重复命题的数目,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极大的扼杀了八股文的经学性。

所以这种方法提出了不久,便被朝中大员猛烈抨击,除了地方县试、府试等自主性较强的考试,很少会出现截搭的题目了。

看那考生的穿着应该也是一个世家子弟,族中应该是给他准备过类似的押题的,他很可能是懒得背便将枪手写好的文章誊抄了下来,夹带进了考场。

也不知他运气是好还是差,这题目竟然真的被押中了。此君估计正打开小抄准备誊写,就被巡视的提学官亲随抓了个正着。

这便怪不得别人了,连文章都懒得背,活该被抓。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样的人。这种人就是真的取得了秀才功名,去县学也是丢人的份。县学考试分为六等,只有一二等能够参加乡试。这种人乡试肯定是没指望了,估计进了县学也是混吃等死的。

照理说,院试发生了舞弊这种情况是极不光彩的。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主考官有三种选择。一是重新再考一场,二是加试一场,三是取消舞弊者的考试资格,但不作加试复试。

如果舞弊者很少,只有一两人,大宗师很可能就会选择第三种处理方式。

毕竟若是加试或者重新考一场就说明事情闹得很大,若是被御史抓到了把柄,弹劾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