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矿山升职记(完)(1 / 2)

加入书签

姬云摆摆手道:“你按我说的做就是。一则卖个好,叫他们服我,也免得他们日后排挤我。二则这路是我修的,姬夏难道不知道?姬夏要的是什么?是这千五百人的矿,不是我姬云管的这三百人的,早晚他要让那些人用,我还不如主动些。三则我这么做,姬夏若问,我就说为了城邑当然是运的越多越快越好,他必然夸赞我。”

笑了一阵,又道:“我就算让他们用这条路,他们能运多少?从他们山头到这边多远?他们又没提早准备爬犁,树皮绳索,全都准备齐了又要多久?他们之前挖多少运走多少,如今下了雪更难挖掘,他们运不了多少的。”

“既卖好给他们,又让姬夏觉得我这人想着城邑并无私心,实际上他们运到过年还是比我少一半,不但不能说我什么,还得感谢我。”

“快去做,我这就去请他们。一会吃饭时你不要乱说话,直管温酒,可别把我刚才的话都说出去。再一个,事已经做成了,就别在嘴上刻薄,他们平日嘲弄我,你只当听不到,不准奚落他们。嘴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看做了什么?”

“说不定年后我就要管着他们了,那可比奚落一万句都有意思。”

女人这才明白过来,心里高兴地不得了,赶紧又弄了些酒温上,给男人披上大氅。

从墙角找了个大萝卜抠开,弄了些油脂麻线做了个不怕被风吹熄的小灯笼挑在木头上递给男人,目送着透过萝卜肉散出的点点光亮远去。

等到各处的人齐聚在屋里的时候,女人果然如姬云所说的那样乖巧,直管温酒热汤,又按着夏城的辈分叔叔弟弟地叫了一通,甚至拿出舍不得吃的一罐子用蜡封口的糖煮桃子,这在冬天可是稀罕东西,每家就发了这么一罐。

来的人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女人倒上酒,姬云举起来道:“这里我最小,各位自家哥哥,这些天我一直忙着,也不曾请你们吃酒。今日有个喜事,前几天上面又发了几条好大的鱼,正好请大家来尝尝。”

几个人也不好说什么,举起碗喝了口,终于有人忍不住道:“姬云,你今天运了多少矿石?你今日请我们来,是来笑话我们蠢笨的?”

姬云哈哈笑道:“我哪里敢呢?今天请诸位哥哥来,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如今下了雪,诸位哥哥可以用这条路把矿石运到河边。”

那人一听,脸上顿时一红,其余人兴奋不已,他们之前就聚在一起琢磨着找姬云商量,不曾想自己没开口姬云竟然先说话了。

姬云叹了口气道:“我之前修这条路的时候,便想着大家一起用。但是咱们夏城的规矩是先做后说,我也没和大家商量。”

“再者,到底能不能下雪那也不一定,万一不下雪,这路也是白修,又没有车。况且就算下雪,咱们五个矿场,路修在哪里,肯定又要有一番争执,都想修的近些,到时候反而恼了兄弟情分。”

“另外姬夏定下了年前的量,万一在下雪前运输司的人就来要怎么办?我这条路啊,还得多谢你们,要不然我哪里敢修啊?坏了姬夏的大事,我如何能够担待?”

“这一碗非得敬你们,虽然姬夏没有在年前运走,可是要不是你们我可是要被责罚的。”

他站起来挨个敬了一下,众人脸上有光,也信了他的话,这事确实也有风险他们并不想担着,再一个真要是五家合在一起修路,修在哪里离谁近也的确会有冲突。

姬云喝了酒,脸上有些红,叹息道:“你们也知道,我以前做过收税官,做过错事。你们还没做过错事,和我不一样啊。这条路修完了,下雪了,也的确比背着快,可万一要是不如背着快呢?我就想,反正我也是犯过错的,索性破罐子破摔,你们却不能有这样的闪失啊。”

众人又急忙谢了姬云,姬云摆手道:“自家兄弟,都是夏城出来的老人,谢什么?我这还多做了三十套爬犁,不多也不够用,可是你们都没做,便一家匀给你们些。离我这条路近的便少些,远的便多些。”

“姬夏把这么大的事交给咱们,咱们也得好好做,多挖矿石才行。哪还分什么彼此?姬夏要的是咱们这千五百人的矿,可不是一家的。以后咱们还要在一起多多琢磨怎么才能又多又快。”

围坐的几人想到之前喝酒时候对姬云的评判,一时间都有些不好意思,又看姬云醉眼朦胧仿佛无比压抑,都有些理解姬云之前的讨好行为:毕竟姬云犯过错,和自己还不一样,即便不说,只怕还是有苦衷啊。

本以为姬云这一次不会让他们用这条路,没想到姬云不但主动提出来,而且还要借给他们三十套爬犁,这可真是帮了他们大忙了,这时候一个个信服无比,喝得多了竟有人说起之前的话,连连说当时是把姬云当做小人了。

姬云也不在意,仿佛醉了一样敲了一下碗道:“哎,都过去了,这算什么呢?我在夏城的时候,一要学规矩,就要把我拎到广场,让我解释不准损公肥私是什么意思,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解释十几次,早习惯啦,你们不用在意。”

“明日一早,你们便来把爬犁拉走。这路不是我姬云的路,是咱们夏城的路,夏城人自然走得!”

众人更是信服,连连夸赞,热闹了半夜等到人都走了后,姬云叫女人点燃了油灯。

“你先睡吧,我写些东西。”

用雪搓了搓脸,借着昏暗的油灯,拿出陈健送给他的毛笔木简,用这些天苦练出来的字,细细地写着一些事。

大致的意思就是:“姬夏,我之前修了路,趁着下雪用爬犁运矿石,每天可运五六十万斤,人不疲乏。”

“我想,车轮昂贵,又需要用来换粟米粮食,不能配发矿山。矿工背,又太慢,每天背五六趟人已经疲乏不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