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农业新高度(2 / 2)

加入书签

“这样就没问题了,准备开始灌水!”李煜点了点头,说真的他也只是根据资料来说,具体行不行很难说。按说资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不过似乎也有地域性的说法。

必须要做好今年没有收成的准备,这是李煜的想法。为此至少有一半的稻田没有采用这个技术,目的就是搞砸了,至少也不至于让自治区缺乏粮食。

鱼苗是在长江那边捕捞起来的,拜托了墨门的人专门去收购。虽然这些鱼苗里面或许也有寄生虫,但可能性比湖水里面的要低得多。以后只要煮熟了再吃,想来影响不大。

李煜也拿了一些杀寄生虫的药物投放了进去,至于有没有效果不得而知。

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在农田里面养鱼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很多人认为鱼会吃掉庄稼,实际上比如草鱼,往往会先选择吃掉昆虫后,才开始吃草。只要投放密度不是那么夸张,那么自然出现的昆虫和杂草,一般已经满足它们的需要。

不过这些理论还没有得到证实,谁也不知道东汉的草鱼或者鲤鱼,和现代的是否一致。

养得好,不仅收获水稻还能收获一批鱼;失败至少也收集到了一些宝贵的资料,且本身对自治区的粮食产业并不构成重伤,所以李煜还是进行了尝试。

曲辕犁他还没有弄出来,担心被人惦记上,这玩意能提升耕种的效率,不仅是吴越地区,中原地区也能用得上。然而对于世家来说,落后的生产力和极低的粮食产量,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唯有这样才能把粮食高价出售。

作为低生产效率的直接受益人,其实地主并不希望改革农业,所有百姓都饿肚子才好!

不管死了多少人,和他们无关,毕竟那是国家的事情,在官府的事情。他们只需要把土地租出去,然后定期收取地租就好!偶尔减免一点地租,甚至还能博取‘仁义’的美名,至于灾荒或者别的什么问题,就是官府,是朝廷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在封建时代,地主大抵是这样姿态。明末就更不必说,明明番薯和玉米已经传入,却由于他们故意的封锁,以至于没办法全国推广,反而是让满清占了便宜。所谓的康熙盛世,几乎都是靠番薯和玉米什么的堆出来的。

“本来以为你的学识已经足够庞杂了……”林铭到底是找到了李煜,实际上这只是例行汇报,工业区的研究方面有什么进展,他就会过来找李煜汇报一下情况。

“很惊讶吗?”李煜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话他的确做到不,毕竟他不是百科全书。不过如今,他却是有了装X的本钱。

“的确很惊讶,你们家族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当然我不是说陇西李氏!”林铭非常严肃的问道。

就算一个人的天赋再杰出,也不可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学会工业、农业和商业等一系列的技术。本来初步接触的时候,他就发现李煜,似乎不是那种天赋比较好的存在。

如此说来,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才能够让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掌握那么多的技术?就算是一口气填进去,能像现在这样熟练应用,甚至能教导给别人?!

这让他对李煜身后的那个家族感到好奇,要么就是李煜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

不得不说,林铭的猜想的确很接近现实,只可惜缺乏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他也只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却没办法去证明什么。系统可以在短距离进行空间传输,把物品传输出去,以至于几次他想要追查那些黑科技的来源,都一无所获。

“隐居起来的人就还会很闲,很闲了就要找事做,否则会疯掉。两百年下来,到底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你可清楚?别的不说,回头找那些曾经隐居过一段时间的长老们问问,他们在隐居的时间里,到底研究了什么,不就好了?”李煜看向林铭。

“这也算是一个解释……”林铭也不得不接受这个解释。

说来惭愧,墨门的机关术、武术和理论之所以能够提升,其实也多亏了那埋头钻研的长老们的默默付出。没有这种埋头钻研的付出,也没有墨门如今的成就,他也只是捡便宜的存在。仅仅是学习墨门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已经几乎是占据了他所有的脑容量。

也难怪墨门要分开成钜子和传承者,若还要让他花费时间,学习武技和暗杀技术的话,只怕就算有所成绩,也肯定是泯然众人,根本达不到今天这个成就。

“其实也不要羡慕我,我不会任何武技,甚至骑马都不会,和你一样只能算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者,甚至有不少知识也只是囫囵背了下来,其实也没有实践过,也不知道在家那边成功的例子,在这里是否也会成功……”李煜也不由得感慨道,其实他能说自己作为一个现代的普通公民,根本不需要学习武技来自卫吗?

再说生活在一个热武器时代的人,除了特种兵外,近战能力已经弱化到了一个极致。传统的武术都变成了舞术,没有了劫富济贫的‘侠士’,倒也是让社会治安稳定了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