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自由选择(2 / 2)

加入书签

如果仅是用意识层面的道理去说教,让他放下完美,难以起效果。

因为他不能真心接受的道理,只是对关注他疾病的人感觉温暖;传授道理的人又成为他依赖的转移;他又必须为维护老师继续抗争,周而复始。

就像前面所说的:患者明明深刻理解了——过度维护最在乎最爱的人(特指母亲的母性),会导致人格失衡,父性施压,最终导致强迫。

但当他放弃维护,接纳父性,又导致与母性的分离,诱发抑郁。

原因就在于,他这种接纳过于机械,还是存在着受人暗示的因素。

就比如说:某个人曾经爱一个女孩爱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后来经人开导,终于知道是自己失去男子气概,太过妥协,太没自信;如果恢复了男人的气概,追求女孩的能力会变得十分强大。

道理固然十分正确,但人人往往容易产生错觉的是:自以为教给他勇气;但实际上是在另一角度否定了他做为男人的勇气。

因为他如果真的有男人的勇气和斗志,还用得着别人教吗?

同为年轻人,现在却以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的身份去教导他,你又置他于何种地位?

所以,患者往往对那些“教”给他勇气的人特别感激,甚至妥协。

原因就是他并未记忆起曾经天生的那种男子勇气,还只是受人暗示。

就像患者在经过分析后,发现了许多全新的想法.

以前放不下的,纠结的、害怕的、愤怒的……

现在统统都转变了.

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已经真正改变了,但结果并非如此.

因为每次他领悟出新的想法,心中可能会感慨:"啊!原来那时候XXX说的是对的.我那时还一直为此争论不休,无法放下呢!"

这看起来十分正常,但对于患者来说,他又会极其隐秘地向那个XXX极度妥协.

认为正确的概念来源于XXX,而不是自己.

极度妥协与退行满足是等同的.

可想而之,心理疾病还不会离开他.

他应该说:"就算你说对了又怎么样?难道你说了,我自己就不会说了吗?"

但要达到这个心理高度,必须要他自己恢复记忆才行.

恢复到他最初确实是自行这样正确判断过.

所以,他的接纳父性还是流于形式,并非真正享受男性阳刚所带来的快乐。

由此可见,只有”潜意识本能“才是属于自己的。

而本能要显现,最好的办法是降低防备,无条件信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