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节 城下之盟(2 / 2)

加入书签

朱敬伦后来听到一种解释,据说这些悍勇的蒙古骑兵,都是直接从蒙古草原的王爷身边调来的亲卫,平时都是牧民,骑马射箭的本事还是有的,但是因为清朝给蒙古部落划定了草场,因此各个部落之间不再游动,没有了地盘之争,结果这些牧民已经拉不动祖先时代的硬弓了,平时用的都是打猎用的轻弓。

而他们到BJ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弓箭,因为清军的武库中有的是弓箭,结果到了BeiJing他们发现,根本拉不开军用的重箭清弓。

朝廷只能紧急在BJ采购轻型弓箭,BJ这时代有大批弓箭铺,但他们制造的弓箭,并不是军用弓箭,而是给八旗子弟玩的轻弓,因此这些蒙古骑兵还是拉的开的。只是因为这些弓箭本身就是给人玩的,所以为了射箭方便,全都是只采用了半边翎羽,平时八旗少爷们拿来近距离射射鸡鸭没问题,可是一旦用来作战,超过十米距离,射出去的箭只就会飘忽,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头。

说到底还是功夫没了,当年的满洲八旗子弟不再天天吊膀子,拉不动祖先时代的80磅重弓,连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牧民也没了成吉思汗时代的技术,不在小时候骑羊拉木弓,长大了骑马拉硬弓了。

因此可以说,如果他们有刚入关时候的本领,近距离攒射穿着布衣的英法联军步兵阵,肯定能让联军爽歪歪。

军备废弛的结果就是,蒙古骑兵悲壮的赢得了一场失败,英法联军轻松的打赢了八里桥之战,咸丰皇帝跑去热河巡狩去了。

BJ发生的事情,朱敬伦暂时还没收到消息,他此时来到了广州,五邑六县的土客械斗暂时平息,他是来向柏贵汇报的。

当时他可是授命去抚民的,现在完成了当然要汇报一下。

柏贵此时正担心BJ的情况,对朱敬伦如何这么快就结束了土客械斗,一点都不了解。

朱敬伦仔细汇报了一番,顺便将XA县勇都装备步枪的事情不经意间透露出来,表示之前不是自己隐瞒,而是你没问。

果然这种事情柏贵十分上心,连忙问朱敬伦哪里来这么多洋枪,朱敬伦回答说买的,钱是从厘局提的。

柏贵当然知道钱肯定是厘局提的,他震惊的是,自己竟然都不知道,朱敬伦悄无声息间就组建了一只上万人的火枪队,难怪能这么快镇压下去土客械斗了。

朱敬伦则强辩说自己跟柏贵提过,是柏贵首肯的,不然自己怎么敢动用那么大银子买洋枪呢。还好心提醒,就是报告打沉美国炮舰的时候,说的柏贵自己都将信将疑了,这段时间事情实在太多了,保不住朱敬伦说了,自己没往心里去。

至此柏贵依然没有怀疑过朱敬伦的忠心,只是防止手下力量太过强大,这是一个总督级别老官僚的常识。

紧接着朱敬伦马上把话题引到土客械斗上面来,告诉柏贵自己让六县中的五县乡绅,自己立了乡约,约定遵守,暂时大家都不打了。

之后朱敬伦话锋一转,表示对此十分担心,恐怕两家不会老实安分,有可能再起争端,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在土客杂居区域,在土客双方土地接壤的地方,驻扎军队防范,随时组织械斗大规模爆发,一旦有苗头,就立刻按照乡约掐死。

但朱敬伦表示自己手下县勇伤亡很大,而且他们还要防备香港的英夷,因此不能够久驻他县,希望柏贵能派人在各县编练新的县勇。

如果是以往,柏贵肯定不会多想,直接将这件事交给朱敬伦去办,然后就等着听好消息了。

但是这一次,柏贵却琢磨了很长时间。

最后才道:“你手下县勇久战兵疲,也是时候调回本县了。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土客两家皆是我大清子民,械斗日久,伤亡惨重,都是我大清之殇。按你说的,是得在当地驻扎大兵。既然你XA县顾不过来,我这里到是有合适的人选,南雄副将与粤匪石逆(达开)屡经血战,调其驻守五邑,当万无一失。敬伦,你觉得呢?”

朱敬伦心中暗叹一声,柏贵果然对自己起了防范之心,虽还不至于猜疑,但从今天开始恐怕就要开始防范、限制自己的力量了。

朱敬伦附和道:“大人顾虑周全,张副将确实老成持重,堪当大任。”

朱敬伦怎么也没想到,柏贵竟然会选择从调遣南雄副将,真是太巧了,因为那南雄总兵,正是朱敬伦认识的张千山!朱敬伦没想到,自己千方百计挑的这个坑,最后是张千山这个故人跳下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