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初闯许都(2 / 2)
第三阶段:清除隐患
代表事件:九锡门、犒军事件
对于两人之间的林林总总,刘琮也有自己的理解。
汉魏之际,王纲解纽,社会动荡,世族阶层遭受重创。作为大姓名士的代表,荀彧之出处去就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他依附出身“赘阉遗丑”的曹cāo,助其平定兖、豫,稳定河南;他又劝奉汉献帝,招揽大姓名士,从而逐渐改造曹cāo政权的xing质,并倡行儒术以淡化刑名之治。
从当时情况看,其所进之“深根固本”、屯田拓荒、官渡用奇等计谋皆切合实际,不愧为一流的谋略家。曹cāo之由弱变强,统一北方,有赖于荀彧辅助之处甚多。不过,彧之助cāo,意在借此兴复汉室,实现天下稳定。其实曹cāo最初也是抱着这个理想去干事业的,因而曹cāo与荀彧可谓情投意合,一个主攻杀伐,一个主内,相得益彰。
但官渡之战前后随着曹cāo羽毛渐丰,阿瞒同志变心了,其进位之心昭然若揭,从而造成了荀彧的内心痛苦及其与曹cāo的正面冲突,最终荀彧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然而,哲人虽逝,余惠尚存。从汉晋之间的社会变革看,荀彧所引荐的大姓名士逐渐得势,形成了魏晋之世门阀世族阶层的骨干力量。
晋之代魏使得崇奉儒学之世族重掌大权,也可以说这是对曹魏代汉的一种否定。由此观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荀彧确是一位关键xing的人物
现在是建安十二年,荀彧与曹cāo也早有罅隙,如果刘琮能从中点一把火,说不定就能加速分化曹cāo和荀彧。这也是刘琮想去许昌的原因,而这事别人代劳却是不行,刘琮的皇室宗亲身份至关重要。
至于毒士贾诩,曹孟德之jiān诈只怕也难望其项背。
大败曹cāo者,除周瑜外首推贾诩。两败曹cāo,使其损兵折将,后归顺又屡建奇功,可为谋士亦可为大将,曹cāo手下用兵者,仅次郭嘉。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cāo,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cāo。
曹cāo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刘琮没想过在曹cāo实力远远强于自己的情况下能够拉拢到他,这人太鬼太jing,但是这样的强人在对手阵营,让刘琮也是时刻惦记。想要除掉他也只能用强。不过张绣随曹cāo北征,或许张绣的死是一个借口,可以让贾诩背上黑锅。而能够顺利在许昌完成刺杀贾诩任务的恐怕不多,关键是如何接近贾诩。
所以刘琮想亲历许昌。可诸葛亮那里放心刘琮前往,那可是曹cāo的地盘,曹cāo虽托名汉臣却只在天下,刘琮的身份一旦暴露就可能被扣押以牵制刘表。诸葛亮见刘琮若有所思,连忙出言劝阻。
“主公,万万不可亲历冒险。”诸葛亮的愿意是让诸葛亮派人去游说曹cāo的部下,毕竟终于汉室的士人居多,可一听刘琮要亲自去许都便有点担心了。
“先生放心,此事我自当小心,我们不是有商队经常前往北方贸易么,偶尔增加个十几个人应该算不得得神噩梦大事吧。如果我能混进许都去,或许还能面见皇上……”
“主公的意思是?”
“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便要尝试下奉诏讨贼!”
“想要奉诏讨贼并不难,派一使者前去许都即可,主公何必冒险?主公还记得董承、刘备否?”
“放心,我随商队行动,应该不会被人发现,何况我只是一郡守,如今荆州并未公开与曹贼对立,想来曹贼也不至于为难于我。”
“虽是如此,亮以为还是不妥。若是非去不可,亮愿替主公前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