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四爷的犹豫(1 / 2)

加入书签

四爷从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府邸回来之后,脸色煞白,身体颤抖,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面,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四爷与贾似道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一般,算是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和信任,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四爷出现了某些想法,想着依靠吴邵刚的同时,也攀上贾似道这棵大树,不过他的这点小心思,很快被吴邵刚看破,且明确点出来了,这让四爷惊出了一身冷汗,经历过太多风波的四爷,在仔细对比了吴邵刚与贾似道两人之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尽管说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可饱经风霜的四爷还是不想过分的得罪贾似道,毕竟在大宋朝廷,贾似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的文武都期盼着巴结贾似道,谋得一个好的官职,京城的行会肯定是不敢公开得罪贾似道的,要不然就不要想着在京城立足了。

从来都没有开过口的行会的大当家,最近一段时间居然给四爷传话了,要求四爷注意一些,不要过多的卷入到朝政之中,四爷明白,这自然是指四爷与贾似道走的太近了。

四爷没有见过行会的大当家,可他清楚大当家一言九鼎。

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四爷已经是身不由己,这不初夏的季节到来了,京城里面斗蟋蟀的赌博再次开始,沉迷其中的贾似道,要求四爷找到厉害的蟋蟀,让其在斗蟋蟀的时候能够获胜,四爷想方设法找到了几只厉害的蟋蟀,帮助贾似道获取了不少的胜利,贾似道一高兴,数次让四爷到其府邸去游玩娱乐。

玩物丧志这个词语,用在贾似道的身上,不算是过分,其实贾似道掌握权力之后,也做了不少的事情,譬如说推行打算法以及公田法等等,让难以为继的朝廷,继续坚持下去,从这个方面说,贾似道也是想着做一些大事情的,可惜贾似道身边吹捧之人太多了,或许是长时间沉湎其中,体会到了掌控权力的快乐,飘到了云端之上,贾似道对朝政的事情不是那么关心了,认为天下太平,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娱乐之中。

作为大宋朝廷唯一的丞相,如此做肯定是不合适的。

就连四爷这个外人,都感觉到不是滋味。

内心里面多次比较吴邵刚与贾似道,四爷终于觉得,恐怕吴邵刚才是大宋朝廷真正的擎天支柱,想想吴邵刚来到京城的时候,异常的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嬉戏娱乐,而且四爷与吴邵刚接触那么长的时间,几乎就没有见过吴邵刚进入过瓦子里面。

吴邵刚在四川取得的多次作战的胜利,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如今的吴邵刚,已经成为大宋朝廷第一悍将,足以带领合州御前诸军抵御蒙古鞑子,朝廷若是赋予吴邵刚更大的权力,能够统领更多的大军,说不定就能够彻底打败蒙古鞑子,经历过风雨的四爷,不会轻易相信外界的传闻,但是已经被提升为合州御前诸军所属催锋军准备将的小儿子赵启楠,写来的信函,没有一句的假话,悉数说清楚了合州御前诸军所取得的战绩。

四爷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一会,终于让情绪慢慢的平息下来。

一种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危机,弥漫在脑海之中,让四爷不知道该如何的处理。

四爷的思绪回到了一个时辰之前,那是让他难忘的一幕。

在观看歌舞表演的过程之中,脸上带着笑容的贾似道突然对着他开口,说到了吴邵刚奏折的事宜,贾似道的情绪有些不好,似乎是在埋怨吴邵刚的手神的太长了,在四川各地安排亲信,而且连兴元府御前诸军和金州御前诸军之中都插手了,眼里还有皇上和朝廷吗。

贾似道接着还说了,吏部尚书李庭芝的态度也有问题,对于吴邵刚的奏折,一味的就是同意,也不知道避嫌,这让枢密院很不好处理。

与贾似道接触的时间不短了,四爷也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可从未说过政事,更为牵涉到朝中的事宜,不知道为什么,贾似道今日突然说到了如此敏感的话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牵涉到四川制置使吴邵刚,也牵涉到吏部尚书李庭芝。

四爷与吴邵刚之间的关系颇为亲密,这件事情贾似道肯定是知道的,可为什么会在他的面前说到吴邵刚以及李庭芝的事宜,这让四爷很是惶恐。

而且这等重要的事情,居然在歌舞表演的时候说及,是不是太不严肃了,身为大宋朝廷第一人的贾似道,是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的。

记得在贾似道说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四爷一直都是沉默不语,压根不敢表态,既不敢表示完全的赞同,也不敢有丝毫的反对意见。

四爷的脑海里面冒出了很多的想法,这是不是贾似道专门在试探,看看他四爷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贾似道想着通过他四爷,警告吴邵刚以及李庭芝等人。

亦或是贾似道抛出的一个圈套,等着他四爷上当的。

一直到歌舞表演结束,四爷起身告辞的时候,脑海里面依旧是一团乱麻,好在他努力保持了镇定,没有让贾似道看出任何的异常。

临走的时候,贾似道也没有提及此事,好像先前说的话都忘记了一番。

回家之后,四爷就陷入到苦思之中,他在想着如何应对此事,究竟该不该马上给四川发去密信,告知贾似道的态度,或者是派遣人到李庭芝的府邸,略微的提醒。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饱经风霜的四爷,竟然不知道该如何的选择了。

天黑了。

“四爷,外面有人来拜访。”

管家在屋外的话语声,让四爷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努力整理好情绪,四爷站起身,来到了院子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