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分析(1 / 2)

加入书签

比武切磋过去五天时间,算是之前的时间,吴邵刚一行抵达建康府城已经有八天时间,但李庭芝迟迟没有谈及执行任务的事情,这期间,陆秀夫倒是常常串门,与吴邵刚闲聊说话,两人闲聊的范围很广,说到了自身成长的经历,也说到了各自对生活的认识,好几次陆秀夫试图评价朝中的事宜,都被吴邵刚巧妙的转移了话题。

陆秀夫的傲气消失的无隐无踪,对吴邵刚表现出来该有的尊重。

能够与陆秀夫成为朋友,吴邵刚也是高兴的,不过他时时刻刻都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小心的说话,轻易不发表任何的评论,他很清楚,陆秀夫背后有李庭芝的影子,来到建康府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李庭芝一直都在关注他,想要彻底了解他。

带着麾下三十人来到建康府,究竟是执行什么任务,这是吴邵刚最为关心的,离开京城之前,他曾经询问过四爷,但四爷也不知道。

李庭芝单独进入到房间的时候,吴邵刚正在认真看陆秀夫送给他的书籍。

穿越大半年时间了,吴邵刚看了很多书,尽管说这些书很难看,基本都是古文,不过这是必须的,深入的了解一个时代,从书籍之中吸取知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

“吴副将,对这里的生活可否适应。”

“很适应,感谢李大人的关照。”

李庭芝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他对吴邵刚的印象越来越好。

吴邵刚的身上,没有读书人的迂腐,说话做事干脆利落,尽管很年轻,但透露出来成熟的气息,而且懂得自律,绝不会轻易的议论和评价朝政和他人。

李庭芝曾经也怀疑,只有十七岁的吴邵刚,没有真正的读书,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打小就生活在村里,怎么会有如此的学识和气度,不过吴邵刚说出偶遇一位神秘的老人,让李庭芝较为释然,这年月隐士的确很多,这些隐士有着不一般的能力,不愿意留恋红尘之中,又不想一身所学湮没,在游历的过程之中,找到他们认为有出息的小孩,倾囊相授。

只能说吴邵刚有着不一般的运气。

吴邵刚的背后是吕文德,这一点李庭芝清楚,吕文德现如今与右相贾似道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让李庭芝较为谨慎,不过凭着他对吕文德的了解,吴邵刚这样的人才,不是吕文德真正能够笼络的。

所以合适的时候,李庭芝还是会出手的,如此俊杰的人才,不能够吸纳到麾下,也要尽量的处理好关系。

李庭芝今日亲自来见吴邵刚,是经过认真思索的,他要看看吴邵刚的预判能力以及决断能力如何,若是吴邵刚的判断独到,那么他就一定要想办法,千方百计的笼络吴邵刚。

再次开口的时候,李庭芝的神情已经变得颇为严肃。

“吴副将,去年蒙古鞑子对我疆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皇上英明之决策,将士浴血拼杀,给与蒙古鞑子重创,迫使蒙古鞑子撤离,不过我认为蒙古鞑子的实力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不过是因为蒙古大汗蒙哥的阵亡,让他们群龙无首,必须要稳定内部,最近我得到了消息,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之后,遭遇到一些麻烦,他的弟弟阿不里哥颇为不服,已经有谋反之迹象,忽必烈一方面要彻底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稳定局势,一方面也害怕我大宋朝廷趁机发动进攻,让其首位不能够兼顾,产生更大的损失,故而会派遣使者前来商谈。。。”

吴邵刚听的非常仔细,他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内心有了一些波澜。

想不到李庭芝的分析如此的精准,有着非常理性的认识,这是非常难得的。

去年的战斗,蒙古大军的确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只不过蒙古内部出现了问题,迫使忽必烈率领大军撤离,继承蒙古大汗职位的忽必烈,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定内部,彻底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这个时候,维持外部的平稳就显得很重要了。

换位思考,吴邵刚面临如此的局面,同样会派人前往南宋,稳住南宋朝廷。

不过吴邵刚也清楚,南宋朝廷根本没有进攻江北、收复失地的打算和雄心,能够稳住目前的局势,就求之不得。

至于说忽必烈派遣使者前来商议的事宜,吴邵刚隐隐有些印象,去年他曾经听闻,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曾经派遣人与忽必烈接触,双方有过商议,至于说商议的内容是什么,外界压根是不知道的。

贾似道因为鄂州作战取胜、迫使蒙古鞑子撤兵的事宜,得到了皇上的赞许和朝中的敬仰,权势日盛,这也成为贾似道排挤左丞相吴潜、独揽朝中大权的依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