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唇枪舌战(1 / 1)
正所谓冤家路窄,这三人平日里也很少来海滨城,他们的活动范围一直在狼居胥山以南。只有碰到紧急军情了,才会来大单于这里汇报。这次急匆匆赶来,就是为了面见大单于,汇报他们在南方遭遇的神秘百人队之事。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赢平前脚到,他们后脚才来。
“几位将军,从何而来啊?”这几位首领毛里毛糙的闯进来,没一点臣下的样子,大单于显然很不满。问话的声音也拉的老长。但不满归不满,这终究是小节,不能太深究。再说了,他们也是统领一方的大将,对他们也相当倚重。所以不能不给几分面子。
匈奴四大军,龙吟军和虎啸军由大单于直属,是大单于威慑各部落,保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熊罴军和狼奔军由特木尔和巴图带领,巡视狼居胥山以南,袭扰中原各国。每一军都有数万兵力。上次和赢平的百人队偶遇的狼奔军和熊罴军,只是各军的一小部分。除了这四大军,剩下的就是各个部落的部落兵,大的部落能聚齐个三五千人马,小的部落能成几百个骑士就不错了。散兵游勇,不成战力。所以,匈奴四大军,才是匈奴的主力。
狼奔军首领特木尔走上前去,一手指着赢平,气呼呼的说道:“大单于明鉴,我在阴山以北巡视,恰好遇到了这些秦国使者,本来双方好好的,井水不犯河水。但这些蛮子故意挑起事端,说要和我们比试箭法,比就比,我们岂是惧战之辈!但这伙蛮子巧施奸计,射伤哲别兄弟,和狼奔军大起冲突,杀伤多名兄弟,最后他们又夺路而逃,不知所踪,没想到又在这里碰见他们。请大王做主,一定要杀光这些蛮子,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赢平听了这番话,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俗话说恶人先告状,真真是有道理。明明是狼奔军哲别先破坏规则,引起两军冲突。经他一说,理亏的反而是秦军了。至于最后秦军夺路而逃,更是无稽之谈。如果不亲临现场,只凭借特木尔那一番话定是非黑白,肯定要冤枉人了。
“休得猖狂,你颠倒黑白,算什么好汉?尔若不服,尽可再战!这次必一箭杀了你!”只见霍木青突然站起来,戟指特木尔,大声说道。霍木青不是善辩之人,看到对方胡搅蛮缠,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反驳,只是本能的站起来,打消一下他的气焰。
此时的霍木青宛如一尊发怒的天神,眼神凌厉,无所畏惧,即使在这匈奴单于的大帐之中,也毫无顾忌。眼光扫视全场,看到哲别时,哲别一个机灵,低下头,不敢和他对视。毕竟,他曾在霍木青手下吃过亏,对霍木青颇为忌惮。
“小子有种!”只听一声洪亮的嗓门,熊罴军首领巴图站了出来,“只是我有一事不明,你们到底是秦国人还是赵国人,秦国和赵国血海深仇,近日有听闻你们要攻打赵国,那次我围住了赵军,你们为何相救?”
巴图这一问确实问到了点子上,赢平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解释。正在发愣间,巴图根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凑上前去,双手一拱,向大单于说道:“那****率领熊罴军在草原巡视,突然看到一彪赵军袭来,对方人多,我不敢硬拼,就赶紧后退,赵军战马没有我们的好,当然赶不上我们。我以为已经摆脱了赵军主力纠缠,谁知被追了两天后,依然有一支赵军尾随我等。我看他人数不多,又孤军深入,就果断来了个回马枪,将这小股赵军包围,杀敌之时,才知道这是赵国大将李牧的女儿李灵,贪功冒进,脱离大部队,被我围住了。微臣心想,这次终于捞住一条大鱼了,赵国李牧欺侮我匈奴多年,这下子被我逮他的女儿,肯定能在他心上挖走一块儿肉,也好为草原儿郎们出一口恶气!”
大单于也速台像听故事一样,认真的听着巴图的讲述,当他听到熊罴军围住李牧女儿李灵的时候,也禁不住喜上眉梢,情绪完全被巴图带了进去。可见巴图虽然是一介武夫,叙述能力很强。能给领导讲故事,也是他受重用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就在微臣斩杀了大量赵军,准备最后一击,要生擒李灵之时,斜拉拉的却突然冲出这路人马,救下赵军残部,扬长而去!”说道这里,巴图食指指着赢平三人,眼睛瞪的如同铜铃,一阵风吹来,须发迎风飘扬,颇有怒发冲冠的味道。
也速台的脸色也随着巴图讲话的节奏而变化,当巴图义愤填膺之时,也速台的脸色也变得铁青,仿佛能滴下水来。不得不说,巴图的情境代入能力不是一般的强。特木尔虽然能混淆黑白,但毕竟低一个档次,巴图的这种能力更是难能可贵。
“你有何话说?”也速台的声音冷的像西伯利亚的寒风,眼里尽是仇恨的火焰。对他而言,是非曲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人有没有损失,赢平的行为有没有妨碍到他的利益。这才是他的底线。
事已至此,赢平知道,必须解释清楚,做个了断。既然惹了事儿就不能怕事儿。想到这里,赢平昂起头,挺起胸,站的笔直,不急不慢的说道:“大单于,诸位将军!容我一言!第一次,和狼奔军之事,纯属误会。我和特木尔将军约定比箭法,但哲别触犯规矩,擅自拿真箭射人,导致双方起了冲突,打了起来,各有损伤。此事也怨不得我们,也怨不得他们。”
“至于和巴图将军之事,实在也没什么办法。我有一位旧友在被围赵军中,赢平与他感情甚笃,不得不救,所以得罪了在下。但我们也只是救人为目的,无意结仇。我久闻草原儿郎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试问诸位,若是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是救还是不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