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友好的背后(1 / 2)

加入书签

二军情局总部。赵北且到,军情局局长田劲夫,并将反樱们雷的设计图纸转交给田劲夫”丁嘱他务必在最短时间里将设计图纸转交给德国驻华大使,使德国步兵能够尽快装备这种新式反坦克武器。

不过赵北过来,到不全是为了转交这份反坦克手雷的设计图纸。他赶到军情局,是有重要事情与田劲夫商议。

磋商就在田劲夫的办公室里进行,屋里只有他们两人,没有别人,就连卫兵也站在走廊上。

田劲夫知道赵北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情。于是不等赵北吩咐。就从角落的保险箱里拿出一份地图,在办公桌上摊开,那地图上的圈圈点点格外醒目。

这是一份俄罗斯帝国的疆域图,在地图上,沿着那条著名的西伯利亚铁路,就是那些醒目的圈圈点点。

“这些红色的圈代表此处拥有大型桥粱,这些红色的点代表此处拥有隆道,一旦需要,就可以对这些关键点进行破坏,阻断西伯利亚铁路的交通

听着田劲夫的介绍,赵北仔细研究那张地图,然后将目光转到了中亚地区,并用手指点了点那片地区。“目前,你们军情局在中亚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些可靠的情报站。现在俄罗斯帝国局势混乱,中亚地区又一向是俄罗斯帝国统治的薄弱地区,现在,那里很可能正酝酿着一场反俄罗斯帝国统治的起义,就像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部落一样,中亚的传统势力也对俄罗斯帝国的统治非常不满,只要一个风吹草动。中亚地区就会彻底混乱起来。

考虑到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边疆接壤,那里的局势也会直接对我国西部边疆地区造成影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抢先制订渗透方案,军情局过去曾经拟定过相关的应对方案,但是现在局势变化较快,必须做出相应的修改。我前几天已经通知驻疆各部,密切关注中亚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干预,不过目前伊迪铁路尚未建成通车,再加上目前内地铁路的运力比较紧张,陆上的增援计划有些延迟,那么。你们军情局就必须为陆军做好情报搜集,一旦中亚地区形势有变,立刻在第一时间通知陆军部。我已吩咐下去,总统可以放心,中亚地区的英国势力也很强,即使生事变,英国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或许,我们可以利用一下英国的力量

田劲夫虽然比较乐观,但是考虑到中亚地区的历史、宗教、民俗、社会、民族等各种情况的复杂性,他不认为单靠中国的力量就能完全掌控当地的形势,而且鉴于英国也一直在关注着中亚地区,田劲夫也不敢大意。实际上。从几年前开始,军情局就加大了在中亚地区的活动,并广泛的展当地的情报人员,通过商会积极笼络那些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虽然俄罗斯帝国的反谍报部门也对此有所察觉,但是由于欧洲战争的牵制。俄罗斯帝国政府也只能采取单纯的防御措施,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帝国过去在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展的那些谍报组织基本上已经被军情局连根铲除,这也使俄罗斯帝国无法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讨论完了中亚地区的形势赵北又关注了一下南洋方向,指着一幅南洋地图,向田劲夫打听军情局在南洋地区的工作进行情况。

“英国政府和殖民当局以军事手段解决了马来亚危机,但是隐患还留下不少,而且由于英**队在军事镇压的过程中侵害了当地华人和土著的利益,马来亚地区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只要机会合适,那里随时会再爆一次起义,英国殖民当局也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正在采取措施缓和当地尖著民的反英情绪,而措施之一,就是排挤华人,削减华人在经济上的优势,由于担心英国殖民当局将土著民的暴戾情绪转向华人、华桥,马来亚地区的华人、华侨正在持续向苏门达腊一带迁居。

据荷兰东印度殖民当局的统计,目前,苏门达腊地区的华人居民总数已经过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因此,荷兰人目前在加紧实施爪哇土著民的迁居计哉”试图将苏门达腊土著居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以压制华人,现在,当地的华人与土著对峙的情形非常严重,时有冲突生。

另外,在婆罗洲地区,由于朝鲜侨民的武装暴动已经被荷兰联合日本镇压下去。在婆罗洲地区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随着日本移民的到来,军情局派驻当地的情报员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当地中国侨民、土著居民与日本桥民的冲突将逐步加剧,或许可以利用一下,但是考虑到婆罗洲分别由英国和荷兰占领,届时,局势可能会比马来亚地区更为复杂。

由于德国斯佩舰队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补给船只。目前只能依靠我国海军的潜艇进行有限的补给,所以德国人想再去一趟海南岛,一方面是加强补给,一方面是修理军舰。但是根据军情局派驻海南岛的情报站分析,目前那里已经出现不少打着商人幌子的法国间谍,所以,我认为,德国舰队不宜再到海南岛进行补给,至于到底在哪里接受补给,这还需要中枢决定。

最后,关于军情局在法属印支殖民地的展情况,目前一切顺利,陆荣廷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在当地的一些关系可以协助军情局,而且现在法国正忙于欧洲战争,对于远东地区的关注远不如以前,军情局可以利用一些对法国殖民当局不满的土著部落拙集情报,并向殖民官署渗透,而且,那些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立场的印支青年也被军情局吸纳,其中一些人现在已进入我**事院校。开始学习军事技术,并学习中国文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