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2 / 2)
既然秦桧都在岳王庙里跪着,按朱永兴的想法,把赵构也弄进去,算不得过分吧?什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屁话,老子不做昏庸之主,还怕身后也有此下场吗?如果真的昏庸了,那也是自作自受,活该如此。
其实呢,总理处的官员否决朱永兴的决定,并不是认为赵构无辜,残害忠良的千古罪名就应该扣在秦桧等人的头上。在他们的思维里,还是被千百年来至高无上的皇权所桎梏。“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是冤枉,但赵构只能说是犯了错,被奸臣蒙蔽,岂能被加罪而跪臣?
权利的崇拜和压迫啊,黑白可以颠倒,真理可以臣服于权利的脚下。奸臣贼子固然可恨,但昏君也不可饶恕。
“赵构跪像必须立于岳王庙,你们不执行,朕自己花钱找人去做。”朱永兴面沉似水,少见地发了脾气,“朕日后若成了昏君,便与赵构一样,受人唾弃;若是明君,自然更不害怕有此先例。”
“万岁——”查如龙迟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万岁英明神武,自是一代明君。”
“那你们还担心什么?”朱永兴用手指重重点着文件,“似这等昏君,置陷水火之万民于不顾,只贪图苟安作乐,还给他留什么颜面?亚圣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难道不对吗?”
“这个——”查如龙苦笑,这话要是从臣子口中说出,或者有情可原,可从帝王口中说出,历朝历代还没有过。
“嗯,事情就这么定了。”朱永兴稍微缓和了下语气,停顿了一下。开口问道:“国安部送来的情报中,有没有山东的?”
“回万岁,有。”查如龙赶忙转身从桌案上取过文件,“刚刚送到,尚未编成节略。”
“没关系,朕先看看。”朱永兴伸手接过,展开阅看。
从山东的形势来看,于七执行着参谋部的计划,虽然有很大的成果,但并未达到最高的要求。朱永兴知道这急不得。而且就目前来说。不必于七所部用军事行动来接应明军在胶东沿海登陆,只要在之后以地主之利能够给予明军协助便可。
由于半壁江山已被明军光复,对于山东的威胁便让清廷不得不实施故伎。山东总督祖泽溥禀承清廷旨意,加大了禁海的力度。本来只是放弃沿海岛屿。现在则扩大到登、莱等州。也就是说。在明军要登陆的地区。不会遭到有力的抵抗,但在二十里之内也见不到什么百姓。
新一轮的军事对峙使山东的清军驻兵减少,但山东兖州地近江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广。物资中转站的作用却突出起来。同时,清廷又命直隶各省巡抚仍管兵务,各设左右两营,归巡抚直接统辖。
也就是说,山东战事一起,朝廷便需要源源不断的增兵和供给,以使山东的部队能够抵挡四面来攻的清军。从而,军事问题又落到了后勤供应上,在现在看来,有些勉强。
估计要到六月,湄、河两省的第一季作物收获,而江南地区一个月左右,也会迎来第一季的收割。这样算下来,粮食的供应便能持续不断。而只要在山东沿海建立稳固的登陆点,援军也会从海路源源而至。
朱永兴思虑已定,又浏览了所有的情报。
显然,清廷认为明清大战的整体状态,又达成了一种均势,并不认为局面已经糟糕到了失败的地步,而且议和退让肯定是无法通过八旗内部这一关的。虽然满清内部大多数人都承认战争已经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甚至失去了漕运后,面临的困难很大,不过他们现在依旧占据着中国大部分的土地,无法接受屈辱求和的弱势地位。
如果能不战而迫使满清退过黄河,朱永兴觉得是能够接受的。当然不能有官方的承认,而且这种协议也不会得到他的严格遵守。国与国之间的什么条约、协议,那是需要实力来保证的,否则与废纸没什么区别。
但满清关闭了议和之门,对于朱永兴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巧取,便豪夺吧!春耕已经结束,登陆山东尚有些操切,那便从荆襄开始,吹响北伐前奏的号角吧!
………………
山风吹拂,撩起了李英梅的头发,她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谷地中的小兵营已经骚动起来,数百新兵列队而出,开始了训练。
这里是山东牙山的深处,这里也是她的故土。出于对兄长的不舍,李英梅跟着李茂林和顾应慧又回到了山东。到了这里不久,她就喜欢上了这环山中的美景,特别是日出之时。
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象仙娥在轻轻起舞。霞光倾泻万山,经久不灭。
大步走下山坡,李英梅从操练的队伍旁目不斜视地昂然而过。水涨船高,在山东人眼中,顾应慧、李茂林,连带着李英梅等人,这些可都是朝廷派来的,有钦差性质的官员。
虽然枪枝几经偷运,也不过能装备这五百来人。但从周边的驻防清军的人数和装备来看,于七和顾应慧都认为攻取县城是没有疑问的,在其他义军的协助下,能够打败驻防绿营,甚至威胁州城。
但朝廷的命令还是隐忍潜伏,悄悄发展,以待时机。当然,朝廷也给于七等人吃了定心丸。如果万一暴露,明军也会采取行动,援助胶东义军。
这里虽好,但李英梅心中未尝没有些遗憾。遗憾自己过于冲动,得罪了殿下,嗯,现在应该是陛下、万岁的近臣,明白了真相后想反悔,又拉不下这个脸面。离开光复区,重回山东,其实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原因。
到底是自己太年轻,太不懂事了。李英梅对偷偷瞟过来的新兵的眼神视若无睹,走到营外的几间屋前,那里有她的住处。她的眼神定住了片刻,一匹枣红马正栓在马桩上,是外面来人了?是哥哥吗?
正琢磨着,一间房子的屋门被推开,杨衍锋走了出来。看见李英梅,点头打着招呼,“李姑娘啊,在下刚到,这里还有李兄捎给你的东西。”
李英梅淡淡笑了笑,伸手接过杨衍锋递过来的小包袱,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我哥他好吗?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李兄很好。”杨衍锋笑道:“他现在已经在驿站中当差,吃得是鞑虏的官家饭呢!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这可说不好。”
“驿站?”李英梅愣了一下,试探着问道:“那我可以去看他吗?”
“这个——”杨衍锋迟疑着,“等在下问过顾大人之后,再答复你好吗?如果你觉得在山里不适应,可以搬到庄园去住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