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2 / 2)

加入书签

战斗打到后来,叛军各方面的都已经非常疲惫了,精力无以为继,士气也大受影响。到了9月8日,叛军各部已经坚持不住了,内部也出现争论,有的认为应该暂退北方,徐图再来,有的认为决战如果失利,后退就是等死。

最后到了9月9日,叛军终于战败了,除了宇田成一率领一部分北撤,其余的一部分死战到底,全军覆没,还有一部分溃散了,田代荣助和河野广体都死在了乱军中。

整个战役叛军七千人撤退,将近两万人战死,两万多人溃散。而政府军方面也有一万多人战死,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了,可以说是惨胜。

白根山战役决定了〖日〗本内战的结果,虽然北方还未平定,但叛军主力尽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蔓延全国的军事叛乱终于走向了尾声。

到了这个时候,东京面临的军事威胁终于全面解除了,政府军的战略获得了成功。鉴于儿玉源太郎对整个战争的卓越指挥,〖日〗本政府除了将他升为陆军中将,还特意加封为男爵。

要知道〖日〗本人对爵位是很吝惜的,军人们即使升到了大将也很难得到华族的地位,儿玉源还只是中将就贵为华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同时被加封的还有伊藤博文,这两人成为了天皇集团重振帝国的希望。

根据伊藤博文的计划,政府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要尽快于9月中旬进行北伐,在10月底之前〖镇〗压〖自〗由军剩余部队,在十一月彻底平定全国各地的叛乱残余,提前实现"年底前结束内战"的宏愿。

〖日〗本国内形势的剧变,也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之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都认为〖日〗本在中日大战惨败之后,既面临巨额赔款,又经历着大规模的内战,整个国家坠入了无底的深渊,已经没希望再爬上来了。

没想到短短半年,〖日〗本国内的局势居然稳定了下来,天皇政权依然稳固,让所有的政治评论者跌破了眼镜。

因此,英法德美等国对〖日〗本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善,从之前的不闻不问,到现在的嘘寒问暖,在9月10日和11日,〖日〗本外相青木周藏相继收到欧美各国的外交照会,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经贸合作等等。

这些突如其来的善意,让天皇和新成立的伊藤内阁万分惊喜,所谓世人熙熙攘攘,都是势利眼。看〖日〗本要完蛋了,就懒得搭理,现在发现居然还有培养前途和利用价值,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日〗本政府感觉一下子就冰冷彻骨的寒冬,进入了温暖舒适的春天,似乎已经预见到大笔外国贷款即将滚滚而来了。

这些微妙的变化,迅速被〖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传回了国内。

9月12日晚,丁云桐看着报告,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事实上对这样的变化不能说意外,但感觉来得有些快。因为随着〖中〗国崛起,在亚洲事务中日益活跃,欧美各国自然会渐生疑虑“〖中〗国威胁论”“黄祸论”已经开始在西方的媒体上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列强自然会乐于在〖中〗国的旁边,去扶植一个〖中〗国的敌人作为牵制。以前之所以没这样做,因为毕竟是在战争期间,难免直接激怒〖中〗国,像那个不了了之的“五国调解团”就是明证,而且〖日〗本输得太惨,让国际上觉得没什么扶植的价值。

但现在〖日〗本在国内表现不错,虽然关东和东北地区还处于战争,南方的许多地区却已经开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了,表现出惊人的自我疗伤能力,让列强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未来在〖日〗本的形势会无比复杂,〖中〗国有没有能力排除欧美的干扰,单独解决掉〖日〗本呢?

这是一个问题。

幸亏在战争赔款方面,〖中〗国答应了〖日〗本长期分阶段付款,没有给西方资本以可乘之机,在这一点丁云桐有着很深的用心。

丁云桐正在为这件事来回思虑,外务部突然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沙皇俄国在9月11日至12日,突然出动大批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勘察加以南,从占守岛到得扶岛,原先由〖日〗本控制的整个北千岛群岛!

丁云桐一下子有点没反应过来,怎么会这样?俄国不是一直在“温暖”地支持着〖日〗本吗?中日战争期间俄国不是唯一给〖日〗本贷款的吗?这到底是闹哪样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日〗本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丁云桐突然觉得非常好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