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皇帝教子(1 / 2)

加入书签

“乾儿,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任何人知晓。若是泄漏只言片语,我大唐就会声誉扫地,到时,谁愿意与大唐结盟?”李世民神色一片肃然,他十分郑重的叮嘱着李承乾。

李承乾点了点头,过了半晌道:“大舅也不能说?”

“不能!”李世民毫不犹豫道:“知道的多一人,就多一分泄漏的风险。”

“喏!”李承乾微微一凛,通过李世民这话,他发现自己的父皇似乎对长孙无忌已不像以前那么言听计从了。同时,李承乾也发现长孙无忌好像也变了,他不像以前那般全力支持自己了。这似乎从自己与秦风走近的时候开始的。

“你别多想。”李世拍拍李承乾的肩膀,笑了一笑:“你也下去吧,明天,你代朕宴请各国使节!这天下终归交给你,多锻炼锻炼一下自己的能耐。”

“喏!”李世民这番话,李承乾本应当是狂喜的,可是他此刻却只觉得沉甸甸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讷讷道:“父皇,儿臣,儿臣……”

“怎么了?”李世民问。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道:“儿臣怕做得不好,有负父皇厚望。”

李世民道:“你这太子做得比朕所期望的强了很多很多,父皇相信乾儿做得比父皇还要好,你不要有压力,也不用担心。皇帝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不要紧,最怕的是一错再错,为了防止一错再错,所以你要听大臣们的谏言,从中分析谁对谁错。作为一个君王,必须公私分明,绝对不能因私废公,实话与你说,从私人感情来说朕非常不喜欢魏征,可是从国家大事上而言,朕却非常需要魏征这样的人,这种人说话很难听,可他的出发点是对的,所以一个人可以无才无德,却不能没有容人之量,也不能没有识人之明,这一点你要切记在心。”

“乾儿,以后,你千万不能恨那些扫你面子的人,即使他说的有多难听,他都是为了你好,为了让你纠正错误,所以你不应该恨他,反而因该感激才是!只有这般刚直不畏强权的人物,才是真正值得依赖的臂膀,才是真正为大唐着想的人才。所以,所以,父皇对魏征只有赞赏而没有任何的怨恨。一个敢指出你错误的人,比一个奉承你的人,更加难得百倍。你若做不到这一点,你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语重心长的话,让李承乾激动如泉涌、双目噙泪,他半晌也说不话来,只是重重的点头。过了一会儿,才道:“儿臣记住了父皇的话!儿臣告退。”

“乾儿,于志宁这老家伙如何?”望着李承乾的背影,李世民突然问了一句。

老家伙?

“这老……”茫然不知所措的李承乾本想也跟着叫“老家伙”,但是一回首,见李世民眉毛都竖了起来,赶忙改口:“于先生与孔老先生一样是宇内知名的大儒,经学方面鲜有匹敌。”

“妇人之见!”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话不屑一顾,反而对他说道:“乾儿,那老家伙学问是有,若论经论道确实鲜有人比得上他。但他过于迂腐死板,不知变通,将圣人之言,视为无上真理。这个老家伙把圣人之言当成了圣旨一般,一旦别人有所疑义,他就跳出来争辩高下。还是你妹夫说得好,圣人之言是对的,可时代在进步,后人面临的人与事与圣人活着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一样,墨守陈规毫无益处。具体的问题当视具体的情况去分析,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要不然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的下场,最终将惨败而亡。乾儿你可学他的文化知识,但决不能学他的为人处事,于国无利,于己有害。”

李世民这话可说到李承乾心坎里去了。

昨天于志宁、孔颖达教他君子的处事之道,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当以义为先,只有小人才处处重利。说了一大通的典故,听得李承乾耳朵都生茧了。

李承乾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深知若用于志宁、孔颖达这番道理治国,人人都去当君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以想象,大唐王朝不要十年,必然衰败。只不过,对方是知名的大儒,又是李世民给他安排的老师,故而虽说不耐,却也不得不学。使得他痛苦至极。李世民现在这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觉得乌压压的天空一下子就变成了朗朗乾坤。

“父皇这话说的好,儿臣也觉得儒家学说不是不好,但任何东西不能盲目,一但盲目就会适得其反。儿臣一向认为,学问学问就是边学问,选择性去学,带着疑问去学才是上上之道。要是全盘接受了他们的理论,儿臣恐怕要变成伯乐的儿子,误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