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恋爱了?(1 / 2)
接下来的一周,理科班的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题海里遨游。
除了有月考的压力外,10月中旬的奥数竞赛,全班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有报名参加。除了一些资质特别好,如姬洛凌这样早就自学过高中甚至大学数学的人,大部分人只是为了高二竞赛作热身的。而奥物则因为日期太早,初赛就在他们刚开学不久,因此没有人参加。
这期间,艾迪在语文组办公室与傅敏有了一次长谈,若锦不知详细。但艾迪回来时带回了一本卡森麦卡勒斯著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显然是傅敏推荐的。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者之一,她的一生备受病痛折磨,于29岁时瘫痪,50岁时病逝。而这本《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从她19岁时开始构思,于22岁时完成,23岁时出版。
这本书若锦前世高中时看过,其中有着对孤独的极致描写,还有感人至深却也让人绝望的同性之爱。其中凸显了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再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却并不因为相似的孤独而彼此相连。这样的主旨似乎太沉重,太阴暗。但她的逻辑缜密,描写生动,她笔下的人物仿佛脱离了书中封闭的世界,而有了他们自己的命运,无论是谁,连作家本人都无法控制。
对于“孤独”这样的无可避免的事实,若锦宁愿像村上春树笔下的15岁少年那样,安然地接受。正如《海边的卡夫卡》中大岛所言:“孤独的种类林林总总。”有好的,有坏的,只看你如何去接受。而你其实可以享受,可以去感知这其中的深意。她虽然有时无法避免的会很悲观,但这一世,她想要尽力地积极向上。
这一周,若锦和艾迪还真与尹可,郑晓君,朱晨和陈韵四人有过几次交集。
最主要的一次是在食堂,晚餐时间,姬洛凌寝室几人也与她们一起。尹可眼尖地看到他们后,欢乐的蹦过来,夸张地道:“达令!~来来来,和我们拼桌吧!”说着就拉着若锦的手过去。话说,若锦真的已经豁出去,用力想要抽出自己的手了,结果却没法,人家更用力!
只好拼桌吃饭。尹可寝室四人,再加上她们新认识的国际部漂亮的香港女生林如惠。
尹可几人都是各有特点,若锦和艾迪虽是闷头吃饭,却也对她们几人有了清晰的印象。
朱晨是个高个子上海女孩,说话很像小孩子,不仅嗲,还很幼稚。她显然情商不高,对于大家心知肚明的话弄不懂,却还要一本正经地询问。陈韵则是个典型的精明女生,长得颇白净秀气,眼睛小小的,架着副深度近视镜,但讲话却是一套一套的,显得非常自信,也很有主张。
至于林如惠则很冷淡,但又似乎不是因为傲气,而是她整个人就是跟这些同学搭不上话的感觉,不爱说话,更不爱八卦,而是酷酷的,很时尚,很有个性。
姬洛凌和若锦面对面,不时观察她爱吃什么,挑不挑食。看到她除了生姜和葱蒜外几乎不挑食,也就放心了。
此时他斜对面的尹可和旁边的陈韵正在极力地逗林如惠说话,不时瞄一下他和若锦。
“如惠啊,你的手表是什么牌子的哦,看着好贵的样子啊!”尹可问。
陈韵推一下眼镜,很有把握地说:“是rolex啦,这是经典女款~不过我觉得我们这个年纪可以买年轻点的品牌啊~”
朱晨惊讶地大声说:“劳力士啊?那要好几万了吧?!——啊,香港人都这么有钱吗?”
林如惠没什么表情地看了看她,转回头却是略带好奇地看着若锦。她是在开学初进入女寝大门时被尹可她们主动搭讪的,虽说她觉得这几个女生有些聒噪,但是她在这儿没什么熟人,认识些人也好。她没参加军训,但也听她现在所在的七班同学说起过若锦。
若锦和艾迪听着,都有些抽搐。不过她们对林如惠的观感倒是不错,眼神清澈,话不多,像是有故事的人。此时看她看向自己,就朝她笑了笑。出乎意料,林如惠倒是回了她一个甜甜的笑容。
尹可见此,有些不高兴,不过倒也没表现出来,反倒问:“咦,若锦认识如惠吗?”
若锦回头:“哦,这不是认识了吗?”
林如惠却突然以她清冷的声音和带着港台腔的普通话开口:“我知道你。你是唱摇滚的女孩。我也喜欢guns-n’-roses。”
若锦眼睛一亮,俏皮地用粤语说:“系嘛?我好中意rock-n-roll??得闲来耍啊?(是吗?我很喜欢摇滚的,有空来玩吧?)”
林如惠惊奇地看着她,有些激动地问:“你会讲广东话?”
若锦比了个小拇指:“一点点,我中意faye-wong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