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邾城(二)(1 / 2)

加入书签

张伯辰暗自感叹,司马衍的的年纪也只比自己大上一岁,却已经做了十四年的皇帝。如今江左侨姓大族与吴姓大族之间矛盾突出,朝政大权由出自庾亮之手,司马衍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自从司马睿称帝江左以后,荆扬二州一向相互制衡。其中荆州号称形胜之地,若是掌控荆州之人想要造反,大军顺江而下,不一日便可兵临都城建康。

所以当初武昌郡公、荆州牧王敦造反,攻破石头城,最终导致晋元帝司马睿忧愤而死。王敦死后,荆州刺史落入长沙郡公陶侃手中,才得以保持江左数十年的稳定。甚至最终平定苏峻与祖约之乱,也是以陶侃为盟主,纠合各方诸侯,才让原本就动荡不已的江东稳定下来。

五年前陶侃病逝,如今坐镇荆州的则是颍川庾氏家主、皇帝司马衍之舅庾亮庾元规。庾亮若想压制朝中反对的声音,注定无法长久安定下去,只有通过建功立业,才能不断建立声望。

张伯辰不久前从军中得到情报,由于庾亮的上书,江左任命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坐镇襄阳,正是石闵此番的主要对手。

与此同时,庾亮为了稳定局势,还通过朝廷任命三弟庾怿为监梁、雍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守魏兴郡。魏兴郡在沔水上游,从此地北出子午谷,三百余里即到关中,向西三百里则到汉中。庾怿镇守此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蜀中成汉与羯赵关中军团的趁火打劫。

为了策应桓宣和庾怿,庾亮又任命西阳太守、幼弟庾翼为南蛮校尉,兼领南郡太守,镇守江陵。这样一旦前两路有失,便可北上支援。同时控扼大江,防止成汉从瞿塘峡顺江而下。导致荆州腹部空虚。

所有的一切部署,都是为了巩固武昌郡位于江北的军事要塞——邾城。

作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庾亮在不久前分出豫州刺史的职位,授予了州陵侯毛宝,由于庾翼转任南蛮校尉,自动解职西阳太守。西阳太守的职位则转给了大将樊峻。[注①]

毛宝与樊峻率领精兵一万人镇守邾城,正是石闵此番南下所要拔除的目标。对于大赵天王石季龙而言,东线以淮水为界,而扬州之西,则要以大江为界。只有大江为两国所共有,才能达成事实上的默契。

当初长沙郡公陶侃为荆州刺史时,正是放弃邾城的守卫,才换来与赵国的息兵止戈。陶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当前江左百废待兴,根本无力北伐,只能采取战略守势,来为朝廷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在与赵国的对峙中,大江已经是天险,少一个邾城于大局无碍。而邾城深入江北,对于江左来说,守卫邾城,至少需要派驻三万精兵才能够保全此地。若以此地为据点,随时可以北上洛阳。这无异于在赵国的头上悬挂了一把利剑。

在没有实力北伐的时候,此举不过是自招凶祸。张伯辰暗自叹息,如今的江左,便是汉人的主要栖息地。若是江左被赵国攻破,汉人算是真正地亡国灭种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有如此奇异的遭遇。

庾亮除了派兵分守各地,还让长沙郡公陶侃之子、建威将军陶称改任南中郎将、江夏相,进入沔中,在武昌与魏兴之间游弋。

当初张伯辰得知消息后,曾经想过,石闵为赵国北中郎将,陶称为中晋南中郎将,却不知二人会不会在战场中相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