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524X(1 / 2)
苏长恨的文风很受到《淑女》时刊主流读者的欢迎, 哪怕他写的并非女性主角的故事。因为《淑女》的背景关系,他也多了很多贵族女性作为读者。
如今男女之防已经不那么严重,苏长恨也会被邀请到很多宴会上。这些宴会不一定都是女性客人居多,但是主办者多半还是以女性为主。偶尔遇上比较正式的宴会,由朝廷或者某些工会举办的, 如果苏长恨想的话, 也能搞到需要的邀请函。
但是他对于宴会并不十分积极或者渴望, 甚至是有些谨慎的。作为记者,苏长恨在南宜省也曾不止一次地参与各种宴会, 多半是为了采访, 可是也顺带为取材带来了不少好处。殷怜如今给的稿酬丰厚,《淑女》的影响力也是飞快扩张,苏长恨已经不需要为了生计奔波, 所以他倒是专心地写作了一段时间。
不过闭门写作很容易思路枯竭,加上这时候还没有网络的存在, 搜集情报或者资料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哪怕苏长恨再怎么才华横溢,却毕竟年轻, 仍旧处于需要积累经验阅历的阶段。
所以闭门写作了一段时间,苏长恨还是出来了。他本来想着是不是能够在《淑女》做一份记者的工作,后来发现殷怜对他很是容忍, 即使他并非《淑女》的员工, 也愿意顺手使用出版社的资源帮他弄一份他需要的邀请函, 而且报社的工作虽然能够获取很多情报, 但毕竟不够自由,于是最后还是选择成为了一名特约记者。
他目前靠连载的稿费生活就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偶尔在取材过程之中产生了什么感想,他也会写成文章投稿报纸。
因为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全部适合《淑女》的风格,苏长恨也会投稿其他刊物。虽然合同之中有优先供稿的规定,理论上苏长恨投稿其他报纸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毕竟很多时候取材的时候依靠的是《淑女》的关系和资源,所以苏长恨一开始也比较忐忑。
但是殷怜的反应相当大气,不但不因为这种原因计较,还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的各种取材活动。事实上,她只是因为知道苏长恨的才华,所以对他高看一眼,也更加优待,不过苏长恨自己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觉得《淑女》方面出版社的人做事大气,对待他们这样的特约作者也足够优厚,不止是金钱方面的,还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福利和创作支援。
如果苏长恨之前没有在报社工作过,多半也会把这件事当做理所当然。但正因为他在其它报社工作过,所以才知道这一切有多难得。
殷怜在报社的运营方式,并不是一味增加作者的报酬。《淑女》的待遇虽然优越,但也就只是在一般同行的中上水平。这个过程之中,真正收买作者们的其实反而是一些细节。
殷怜对于经营出版社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对于人事管理和收买人心却是十分老道。她之前看资料的时候就琢磨了一下每个作者的性格和喜好,之后直接接触的时候,又在心底进一步暗自观察了一番,更新了相关的资料。
网上的各种历史资料和生平总结本质上会更有前瞻性,但也相对比较笼统和不够详细。而且因为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不停成长和改变的,所以即使资料是真实的,也不表示可以拿来作为预测当时的标准。
所以殷怜是选择了面对面了解过对方之后,才制定的拉拢策略。
比如说岳珂,她就是个死宅,更偏向于从其它作品之中汲取灵感,所以殷怜更多时候,会让出版社给她寄送感兴趣的画本或者当地剧院的门票。而苏长恨明显是现实取材派,所以殷怜就会帮助他获取一些他可能感兴趣的宴会的邀请函。除此之外,对待其它作家也是如此,甚至不止是喜好,她还把握着这些人的弱点——有些作者不擅长也不喜欢处理杂事,她就特别安排助理帮忙进行一些琐碎事情的处理,令其习惯甚至依赖出版社;有些作者本身利益至上,眼高手低,她就刻意在他们面前展现一些行业内的内幕,适当与《淑女》进行对比,通过打一棍子给一颗红枣的方式打消或者抑制他们想要骑驴找马的意图。
她在这种看似不必要的地方花费了大量的预算,在这个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没多久,连大资本家都还丝毫没有所谓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意识的时代,看起来好像是在做许多多余且无意义的事情,但是真正任职在《淑女》的人,却能从细节上了解到这些行为的用途和意义。
迟晖不但意识到这些工作的价值,甚至还意识到自己学到的这些管理观念——虽然目前还比较模糊——却能在以后可能的事业生涯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反而是林家乐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安排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他本来情商就非常高(虽然自己没有意识),作为编辑也总能敏锐察觉自己负责的作者的需求,作出最好的安排,所以殷怜的安排他只觉得好和贴心,却并没有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价值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