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章 生死一线(1 / 2)
洛璇来到加沙以后,才完全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睍莼璩伤当你没有亲眼看到这样一座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城市,你永远都不会反思自己拥有多少让别人艳羡的东西。
在来这里之前,负责与她交接工作的老记者就对她说,这里完全是就是一座露天监狱。当洛璇亲在进入这座城池的时候,她才真正领悟到这里被称为监狱的真实含义。
加沙地区外围修建了十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以外300米是安全隔离区,闯入隔离区者就会遭到无情地射杀。这里完全像是一座孤岛,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长期的军事封锁让这里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要依靠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维持生命。但是国际救援船队也不是每一次都会被予以放行,所以这里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洛璇走在坑坑洼洼的街道上,虽然大规模的军事袭击早已过去,但是被炸毁的建筑留下的废墟却随处可见。由于担心抵抗组织会利用建筑材料构建军事设施,T国禁止任何钢筋、水泥等建筑物资进入加沙地区,即使联合国也无法将建筑材料运进来,所以遭到损毁破坏的建筑无法被修复。
洛璇拿着相机,拍下触动人心的照片--
辽阔的天空被夕阳染成火红的色彩,天空下是圆顶肃穆的清真寺,霞光将雪白的建筑笼在橘红的光晕里,静谧的,神圣的。不远处却是炮火过后一片狼藉的废墟,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整个画面成了一种无声的控诉,诉说着它的悲壮。
洛璇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坐在残垣断壁的建筑前面,身边摆着藤条编制的篮子,篮子里插着十几支娇艳的玫瑰花。
对于食物匮乏的居民来说,鲜花完全不是生活所需。所以人们匆匆走过,甚至连多一个注目都不会给这些美丽的花朵。
洛璇走过去,从篮子里抽了两支玫瑰花,按照标注的价格将钱递给老妇人。老妇人充满感激对洛璇笑了笑,用洛璇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说着什么。两个人完全无法沟通,只能无奈地看着对方。
最后老妇人从篮子里又拿了一支玫瑰花,塞到洛璇手里。洛璇猜测她刚才可能是让自己再拿一朵玫瑰花,洛璇笑着对老妇人说了谢谢。洛璇知道她听不懂那句谢谢,但是她相信真诚的笑容是可以沟通一切的语言。
洛璇手中拿着玫瑰花,又拍下在废墟里打闹嬉戏的孩子们。或许只有孩子才是最单纯快乐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他们的游乐场。洛璇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回公寓了,这里是有宵禁的,晚上不可以随意走动。
洛璇回到公寓,看到自己在日历上画了个圈,今天公寓会供水,她连忙给热水器存了水,打算一会儿洗澡。
这里的水电是限定供应的,差不多一周才能洗一次澡,每天晚上11点之后就会断电。这已经是城里最好的公寓了,因为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棚户区里,既没有水也没有电。
这里经常断电,所以冰箱里也储存不了什么食物。并且物价高的惊人,洛璇深觉自己无福消受,所以通常都是每天回来的路上随便买些便宜的食材,凑合着煮饭。
洛璇今天没有买菜回来,因为要赶稿子,所以冲了一杯麦片给自己,就算是晚餐。
洛璇在键盘上敲下这篇报道的结语--对于加沙人来说,间歇性的战火已经习以为常;不自由带来贫困跟窒息感,才是每天被迫服下的慢性毒药。
洛璇又将稿子全部看了一遍,做了一些修改,存进U盘里。她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抓紧时间洗澡睡觉。
第二天一早,洛璇从床上爬起来,迷迷糊糊地洗漱完,冲了一杯牛奶匆匆喝完,抓起衣架上的挎包去上班。
工作地点是一栋五层的建筑,这里颇有些联合国大会的意味,因为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家驻加沙的新闻机构。洛璇走进办公室,与两位同事打了招呼。
在这里上班的,只有洛璇是新华社直属派遣的,其他两个工作人员都是当地人,是临时雇来的,所以洛璇在这里算是个小领导。
中午的时候洛璇收到一张邮局的取件单,估计是莫远又给她寄了什么吃的过来。洛璇知道往这里寄东西,十有*是寄不过来的,没寄到的包裹一定比她收到的多。但是洛璇吃的麦片、奶粉、巧克力……却从来没断过,都是莫远托朋友从埃及寄来的,可想而知莫远先生是多么不遗余力地敦促那位可怜的朋友源源不断地给洛璇寄包裹过来。
洛璇下午出去采访,工作结束后,顺便到邮局取包裹。核对完证件跟取件单,洛璇抱着一只沉甸甸的纸壳箱出了邮局。看到不远处有人在卖番茄,洛璇过去买了几个番茄。
洛璇刚将小贩找给她的钱放进钱包里,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洛璇环顾四周,浓重的黑烟从洛璇刚出来不久的邮局那边冒出来。
↑返回顶部↑